暴雨连连,让地下排水系统面临严峻考验。昨天,19支市管道路应急队伍凌晨全部出动,尽管防汛硬件软件全部升级,但仍有多条道路、高架和立交出现积水,影响通行。
昨天上午10点,春申路从县前街路口到蓉湖南路出现了20厘米深的积水,面积达近500平方米。车辆经过时不得不放慢车速,现场一辆移动泵车正在紧急排水。市政设施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春申路的雨水管径偏小,只有400毫米,加上该路段比较特殊,是蓉湖大桥和江尖大桥的汇集处,周边地块低洼,排水能力和汇水量严重不匹配。一旦遇上瞬时强降水,管网的排水就跟不上,只能借助应急泵车辅助。事实上,前天夜里,应急泵车在该路段雨水出水口处加班排了一夜水,昨天上午9点之前路面积水基本排除。但昨天早上雨势太大,到了9点半道路再次出现积水。该人士透露,目前春申路雨水管网已有改造计划,市政部门考虑将这里的雨水管径升级至800—1000毫米,增强其排水能力。
除了春申路,景云立交与G312国道交叉处、五湖大道(隐秀路口)、广瑞路(盛阳食品城)、金石东路也是易积水点。记忆中好像每逢大雨,这里总要泡上一泡,为何这些道路总是“受伤”?市政部门相关人士分析,总体来看,这些路段都存在“先天不足”的缺陷。比如,景云立交与G312国道交叉处因为国道井内水位升高无法正常排出。广瑞路(盛阳食品城)的主管道偏小,排水能力不足。金石东路由于管网老化变形出现“倒虹现象”,造成排水不畅。为此,市政部门启用了雨水预警系统,在50多处易淹、易涝点安装了雨水管道监控装置。一旦雨水井中的水位超过警戒线,系统将及时发布预警,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就能通过手机看到,并及早处理。
尽管市政部门防汛实力升级,并制定了应急机制,但市管道路还有十多处积水点。对此,市政部门人士分析,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道路雨水管道服役时间长,部分排水管网和现在的要求不匹配。该人士介绍,无锡市管雨水管网长达920公里,服役时间基本在10年以上,30%以上超过15年。其次,昨天早晨的瞬时雨量太大,出现了3小时降水量超60毫米的暴雨,雨水管网全部满负荷运行,运河水位持续上涨,导致道路短时排水不畅。第三,部分道路上的其他管线也出现溢水,加剧了道路积水。比如,昨天在人民东路下穿段,电力管线的窨井盖被积水顶飞,雨水从低洼点喷出,加剧了周边路段积水程度。
据悉,截至昨天中午12点30分,大部门积水点已逐步排除积水。春申路县前街口、五湖大道隐秀路口已设置移动泵车辅助排水,预计雨势渐缓后2小时内排除积水;梅园立交、高浪立交下穿通道经过应急排水,在中午12点左右已恢复交通;旺庄立交下穿通道已临时封闭、排水处置,雨势渐缓后2小时内可恢复交通。
(蔡佳/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