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人们对小康的感受真切而充实。
对于张家港永联村村民郭金南来说,去年春天做的肝脏移植手术犹如生活一道大坎。好在医保报销后,村里又发放了4.5万多元医疗补助款,大大缓解了全家经济压力。“从动手术到现在,几十万元医药费,绝大部分都报销了。如果没有这么好的政策,真不知道后面的日子咋过。”
早在20年前,苏州就开始通过“征地费转一点、财政贴一点、个人出一点”等方式,大幅提升农村养老、医疗保障水平,逐渐使其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并轨。
幸福,蕴含于更多暖心的细节。
确认菜单、准备材料、烹制菜肴、装盘检查……上午7点半,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的“居家养老爱心厨房”一派忙碌景象。不到11点,周边社区的老人们就吃上了热气腾腾、营养均衡的爱心餐。
“社区精心用心,我们舒心省心。”84岁的吴思勤收下社工送来的配餐,告诉记者,“一餐12元钱,政府补助后,自己只要花几元钱,很实惠。”如今,“爱心厨房”覆盖苏州24个社区,送餐范围仍在不断扩大。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百姓幸福生活的底气。2019年,苏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2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6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2200亿元,进出口总额3100多亿美元,在全国地级市中全部稳居首位。苏州把近八成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和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