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看无锡

几名“红马甲”随城管队员参与一线高考保障工作 他们不是普通志愿者,他们——

从事公益活动修复企业失信行为

  本报讯(晚报记者 张颖/文、摄)昨天上午8点,几名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正站在太湖高级中学考点外随城管队员参与一线高考保障工作。这几名志愿者并非普通的个人志愿者,而是信用修复申请企业的企业代表,这也是《无锡市城市管理领域失信行为管理办法(试行)》(后文简称管理办法)试行以来,市区首个城市管理领域失信行为记分修复案例。

  “代表企业来从事公益活动,也是企业申请信用修复的必然环节。”经开区综合执法大队江洋介绍,1月1日管理办法正式生效。1月4日,一家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处置建筑垃圾不规范,被经开区综合执法局予以行政处罚,鉴于该企业存在逾期未改正的情节,所以对企业的行政处罚形成了扣记10分失信分的记录,并且上传到无锡市的公共信用管理平台上公示。

  据了解,城市管理领域失信行为按严重程度划分为3个等级,分别是一般失信、较重失信和严重失信。对失信行为程度的认定采取失信记分、累积记分的办法。因违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而被累积记分未超过30分的,认定为一般失信;累积记分30分以上未超过60分的,认定为较重失信;累积记分60分以上的,认定为严重失信。一般失信记录有效期为1年,较重失信记录有效期为2年,严重失信记录有效期为5年。记录有效期自最后一次失信记分生成日起算,有效期满失信记录自动清零。除严重失信记录外其余两种在满一定时限后可以申请信用修复。今年以来,全市城管办案系统累计记录一般失信主体5626条、较重失信主体27条、严重失信主体4条。

  经开区综合执法局吴飞介绍,因为这家企业属于一般失信,所以当事人可以在作出有效行政处罚决定满3个月后,在信用无锡网站上提出修复申请,通过审查后,符合修复条件的,会转至无锡市城市管理局,市城管局再次核查后,转到作出相关决定的原单位,进行信用修复。当事人可通过参与城管部门组织的志愿活动,或参与城管部门组织的法律法规学习并通过考试等方式进行修复。当事人如果在突发应急事件中有见义勇为行为而受到表彰的,也可以作为进行信用修复的方式。

  现场一名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表示,由于是外地企业,当时遇到问题没有及时处理,被扣分公示后,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有一定影响,所以一到规定时间就主动提出想要通过参与公益活动,进行信用分修复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