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不平凡。因为一场疫情,开学延迟、云端上课、中高考推迟……原本充满活力的校园生活被按下暂停键后再次开启,面对疫情防控下延期的考试,学生或许会焦虑、恐慌。不过,市北高中的学子是例外,前不久走进高考考场的市北学子自信而从容,正在迎接本学期期末考试的学生也阳光而洒脱。这是因为,学校原道校友会纷纷自发用自身求学经历勉励学弟学妹,给他们爱国爱校、挑战自我、拥抱明天的力量和底气。
市之北者,原之大道。学校的灵魂,在于学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在于这学校拥有的、传承的,融入每个市北学子血脉中的基因。
校长刘丽平提到,最近有三件事令她感动不已。给高三学子加油校友们特别踊跃;1999届的校友坦言,走上社会他们都很有底气地介绍自己是市北高中毕业的,没有给母校丢脸;还有校友申请预约回母校拍婚纱照,希望人生最美好的时刻请母校作证。“一所学校办学最大的成功就是,学生会永远把老师、把学校放在心上,并能将自己在学校中获取和涵养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回馈、奉献于国家和社会。”刘校长说。
王心丰(1959届毕业生)
清华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后任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网自动化研究所顾问。参加并主持我国第一台电网仿真系统 “东北电网仿真系统”的开发工作。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再获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为我国电力系统运行居世界领先水平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寄语:
今天在市北高中求学的学弟学妹,正值“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的大好年华。一个学子只有自己立志为祖国富强而勤奋学习工作之时,才能真正激发自己巨大的潜能。我预祝你们学而有成,能送给母校更多的国家级奖项荣耀。如果你们出国留学了,还会遇到在国外定居和移民的问题。我希望你们不要忘了自己的父母祖辈生活过的这片土地,要把在国外学到的先进科学技术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要时刻牢记,我们的祖国现在还不够强大。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彭 林(1965届毕业生)
1965年考取南昌航空工业学校。1989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留校。1999年调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任教授、博导。2018年入选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
寄语:
我已年晋七秩,回首往事,令我最感幸福、最难忘怀的,是在无锡市四中(市北高中前身)生活的三年。学校给了我正确的人生观与家国情怀,使我一生没有走错路;不仅授我以“鱼”,而且授我以“渔”,使我能在逆境中走上自学之路;四中有不少影响我一生的好老师,还有许多友谊纯洁而深厚的同学少年。当年,民主街24号校门前面那条缓缓流入小三里桥的河水,充满青春气息的校园,永远是我内心最温暖的画面。希望学弟、学妹们不负母校培养,创造优异成绩,报效祖国!
虹 全(1966届毕业生)
原名蒋红权,中国世界华人作家、中国散文家。出版书著十余种,计800余万字。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世界华人作家艺术家协会推举为“时代影响力人物”,并入编《中国当代作家大辞典》。
寄语:
夫市北者, 源远之学府, 吾邑之名庠,吾十年之难忘“暖窗”也。忆当年,民主街校园书香、花香、树香——为师者, 抱朴守拙, 启智达人; 为生者, 恭诚有道, 勤勉有恒。殿堂煌煌,青春志飞扬;讲台灼灼,热血桃李芳。
观今之市北, 草木青葱, 生机无垠;发展壮大,声誉日隆。三尺讲台, 引莘莘学子仰观宇宙之大; 一方教室, 领芸芸诸生俯察品类之盛。公情民怀, 为国输材, 当为育人基准。立德养正, 志学笃行, 吾校之风蔚然堪称。壮哉勇哉,逐梦于星霜荏苒,育人以原道芳甸高台!清流回往兮群彦毕临, 学高德范兮师表堪敬, 济源轩翥兮国粹弥珍, 新学振兴兮雏声脆鸣, 社会寄往兮愿景必成。嗟夫,心海绽放沁人花香,情感深处安然呢喃:高歌原道,高歌市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张 捷(1977届毕业生)
南京大学地理系毕业,现为南京大学地理海洋学院教授,旅游地理与规划专业博导,兼任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特聘院长。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主任,国际地理联合会旅游休闲地理专业委荣誉委员,多个国际刊物编委。
寄语:
回忆早年就读母校时,地理老师带领我们在夜晚的操场上指点星空、寻找北斗。现在想来,冥冥之中似乎蕴含了母校的一种原道精神,一种追求真理的旷远之志。适逢母校命写数语寄赠正在奋斗高考、奋斗人生的高三学弟、学妹们,故借用我在校庆80周年所写《原道教化论》中片言寄赠:“刘子《原道》曰:‘道心惟微、神理设教’,‘两仪既生、惟人参之’。试看今日原道之师生校友,冀欲弘扬原道国粹原旨、继承原道教育传统,则扬扬必曰:黉门学子,求道论道,励志当溯天地人文原道;尊道行道,殚思务造国家社会栋梁。‘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朱 灏 (2003届毕业生)
复旦大学医学院毕业并被保送博士研究生,研究领域为脂肪干细胞与肥胖、糖尿病内分泌调节关系。现任华夏源细胞集团总裁,公司致力于细胞药品的研发和生产。
寄语:
和大家一样,我参加高考的2003年也遇上了疫情。我和我的同学们命运也是在那年改变了,大家从家乡去了全国各地,开始经历纷繁不同的人生。回想疫情下的高考,有不安,也有新的机会,疫情重新定义了大家填写志愿时城市的选择,也间接改变了际遇。但大家现在无不感谢当初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讲写卷的自己,是那宝贵的时光,给了我们心无旁骛学习的机会,赐给我们学习的方法,教给我们理解生活的逻辑,赋予我们面对高考的勇气。加油,同学们,将来的你会感谢今天的自己,用今天的拼搏专注,铺垫成就未来的自己!
蔡柯洁(2020届)
市北高中原道高三(2)班毕业生
回响:
今年的高考对于我们而言特殊、颇具挑战而又注定非凡,我们是见证历史的一届,因为疫情的影响,我们学会了戴着口罩朝着未来奔跑,在不适感、疲惫感与充实感满足感之间寻求平衡,高考如期而至,我们经受住了考验,无论结果,我们都是胜利者。不久,我们将跃入人海,各自风雨灿烂。或许十几年几十年之后,我们仍会怀念,那个由每一盏台灯点亮的夜晚,那个贴满标语的柜子与白墙,那些可爱有趣的笑脸……奔流在时光湍流之河,我将谨记老师教诲,深耕厚植,孜孜以求,不畏现在,憧憬未来。祝同学们如愿以偿!祝学弟学妹们不负韶华,圆梦市北!祝母校桃李天下,越来越好!我们相信,不同的列车都在开往更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