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最后一科考试结束,今年中考告一段落,考生们也开始进入“超长待机状态”。欣喜,兴奋,狂欢,如释重负,感时伤怀……中考结束那一刻,大概是考生们心情最复杂的时刻之一。
要放松,不要放纵
接触了许多初三考生,他们都一致认为中考之后“一定要睡个痛快,玩个彻底”。的确,人非草木,孰能“不累”?一年时间的复习、应考使得考生身心都极度疲惫,为此建议考生在考后前期先彻底放松几天,从而以最佳的状态进入下一段学程。
然而,放松要有度。因为在有的同学心目中,放松成了解放的代名词。而且一些家长朋友也觉得孩子们辛苦多年,终于考完了,应该让他们彻底放松一下了,平时很多不让孩子们做的事情,中考后变得没有了任何节制,给以后的学习生活带来隐患,例如无节制地上网可能引发孩子未来学习生活中的网瘾问题等。
选择有意义但是又不缺乏乐趣的活动
适度放松后,考生应该给自己制订一个假期计划,利用长假做一些以前较感兴趣又没时间做的有意义的事,比如图书馆、博物馆等地方既可以让你了解许多课堂上涉及不到的知识,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也可以放松心情、陶冶情操。
考生还可以适当参加一些锻炼意志品质的体育运动,通过这些体育运动既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和体能,又可以促进与同龄人的交往和接触。此外,建议家长赋予孩子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和社会责任。繁重的学习、考试以及父母们为了学习包办一切的做法,使孩子们在初中生活中没有时间、精力和主动意识去承担什么责任,这对于他们的未来人生而言是个大问题。
时刻关注
孩子的心理健康
中考一结束,孩子和家长都会长舒一口气,然而实际上,从考试结束到成绩公布往往是孩子们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间阶段。因为考试期间大脑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考试后,不少孩子在心理上一下子难以适应,会出现“考后心理综合征”,这个时候的心理疏导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这里给家长几点建议:一是要给孩子减轻思想压力,告诉考生既然考完了,再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是毫无意义的;二是家长要加强和孩子们的交流沟通,不能以为放任不管就是让孩子轻松了,多聊聊生活上的事,尊重孩子们的想法等等。
链接:
感到没考好,
充满内疚感怎么办?
有的孩子担心自己会与理想学校失之交臂,一遍又一遍地想着考试时的情景,想着那些做错的题。这类考生的表现是吃不好、睡不香,情绪低落,自怨自艾甚至自责。
“内疚型”的考生常常习惯于低估自己的分数,在心理上先一步“中考失利”了。要理性看待中考,应该认识到人在情绪处于低落时,往往容易低估自己的实际水平。在处理方式上,“第一不要怕别人说;第二要调整心态,学会主动和别人沟通,把自己负面的情绪表达出来,和父母、亲朋好友沟通。另外,还可以做一些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分散一下注意力,让自己重新找到价值感。对家长而言,首先要调整好自身的情绪,避免负性情绪的相互影响,过度施加压力,应该充分发挥“避风港”的作用,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避免与孩子谈论成绩等敏感话题。其次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和内心感受,给孩子提供适当的机会和途径,发泄出他们心中的情绪,并及时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