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经历过计划经济年代的阿姨爷叔辈们来说,社区的服务站曾是温暖的回忆,在服务站里,修伞、缝补、理发、照看小孩等是早期的服务内容,外套、书包、枕套破了,首先想到的不是更换,而是修补。如今,在山水湖滨花园社区就有这样一个热衷缝纫的阙柳仙阿姨,3年多来,无论刮风下雨,每到周四,这个“缝纫便民小铺”都是热闹的所在,阙阿姨的巧手让勤俭持家之风和温煦人情重又拂面而来。
居民们称这位“隔壁阿姨”为缝纫“老中医”
位于山水湖滨花园一期的“缝纫便民小铺”开张有3年多了,最近因为疫情还没有完结,这个位于负一楼的社区便民服务点就改到了阙柳仙二楼的家里。
“这块枕套的绣花我很喜欢,能不能帮我处理一下哪!”17日下午正好是周四,是便民小铺雷打不动的服务日,前面一栋楼已经七十多岁的老太来找阙阿姨帮忙,只见这块白色枕套的正面都是绣花,因为用的久了,大部分刺绣满是破洞。阙阿姨想了想:原样缝好是不可能的了,她找来布料类似的淡粉色棉布,原来的满绣转换下风格变成拼接,正中间部分拼了块三角形的格子细棉布,整体很有年代感,清爽大方。老太非常满意,阙阿姨拿出全套缝纫工具,量好尺寸咔嚓几下大剪刀,随后在缝纫机上来回踩几下,修改版的枕套没多久就搞定了,心细的她还做了个一样的“备份”枕套,方便老人替换使用。
除了弄枕套,阙阿姨当天还为一位阿姨改小了新买的弹力裤子腰围,几下捯饬,对方试穿了下,称心满意,“买的时候喜欢这个花色,又没有小点的尺寸了,想着社区有个啥都会的阙阿姨,这不一下解决了!”
居民们都说阙柳仙手很巧,简直就是缝纫界的“老中医”,不论服装的大改小,长改短,还是小变大,都有完美的解决方案。有难度的如真丝衣服小改大,她也能完成。上周一位居民发现自己比去年胖了不少,喜欢的一件真丝上衣不好穿了,因为是很久前商场买的,衣服并没有多余的面料,阙柳仙灵机一动,将袖子下摆处裁开,加了片弹力材料,穿衣服时举手投足完全不受影响,外观也和先前一样,更灵的是,修改的痕迹“天衣无缝”。另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因为怕冷,心心念念要在一件常穿的旧外套里加一层保暖夹层,之前也找了好些手艺好的开店裁缝,但没人敢接单,“处理麻烦呀,不好收费很贵,又是旧衣服。”老太的女儿找到阙柳仙后,她大胆裁开袖子,量量剪剪裁裁,一个下午就帮老太免费整好了这档相对复杂的活计。
不但技巧一流,她的态度也如春风般热情,更要紧的是,缝纫所用的各色线、松紧带、拉链等多种布料、辅料都是阙阿姨多年来购买积攒下来的。在临时工作室里,除了缝纫机,还堆放了不少花色各异、厚薄不等的布料,一捆捆码在墙边,视上门客人的需求来选择用料。“好些社区的年轻人喜欢在网上买衣服,改大小、装隐形拉链或暗扣,都行!”所以,阙阿姨的社区小铺超忙,每周四下午的固定接单日,让她忙碌而充实,家里的客厅为此门庭若市。实在忙的时候,怕邻居们久等,阙阿姨还找来同样热衷缝纫的发小徐阿姨,徐阿姨从上马墩转两趟公交来到山水湖滨,这份小时的邻里情、发小情,让这个便民小铺愈发温情洋溢。
把兴趣变成别人的方便
阙柳仙15岁就迷上了缝纫,作为家里的长女,不但喜欢给自己做衣服,还喜欢给兄弟姐妹做裁剪缝纫,家里弟妹的秋裤、棉布大裤衩、邻居老人穿的夏背心等,都是她操刀。她在国棉二厂上班做质检,常利用中午厂休的20分钟空档帮工友们量尺寸裁衣服,她不但会踩缝纫机,还会打版、敲边等所有服装厂流程的技术工作。这个习惯和爱好一直伴随到现在。
“姐刚把我的新百伦运动鞋上的织物破洞处理好,一点也看不出痕迹!”阙柳仙的妹妹不住山水湖滨,时常也会带着改衣、织补需求上门找姐姐习惯性处理。山水湖滨花园社区距离市区和周边的商场有距离,对于没有私家车的老人来说,修个拉链、改短裤管或者拷个边,甚至做些夏背心、家居裤之类老底子的生活日常需求来说,时下实现实不易。阙阿姨在社区成立便民小铺前,已经帮邻居们做缝纫四五年了,那时她家住靠马路的楼栋,很多本社区和太湖国际社区的不少居民都知道她的手艺。山水湖滨花园社区里老年人也不少,尽管家里条件优越,依然保持了勤俭持家的习惯,不轻易浪费和丢弃家里的旧衣服,这些经历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紧凑日子的,从多子女家庭、穿过补丁衣服长大的一代人,今年59岁的阙阿姨特别理解和尊重他们对于“不合身衣服”不轻易扔掉的选择。
这个不领工资的缝纫志愿者阙阿姨是偌大的社区内最热情的“隔壁阿姨”,比如刚刚花了两个多月帮一位邻居用不同的涂层材料更换了电动按摩椅上的破碎皮面,“如果不想办法换掉外层,这几万块的按摩椅就成废品了,可惜哦!”通过复杂精细的替换、重新打样、一块块拼接上座,按摩椅得以“妙手回春”,让椅子的主人感动不已。
社区环境宜人,但出门有点绕路,出租车很少,阙阿姨时常利用自己会开车的优势,帮助一时打不到车的邻居义务送个路接个娃;还帮高龄老人上门做过饭;楼上邻居的孩子没人带,白天阙阿姨也会帮着仔细照看,孩子的公务员父母工作忙碌,但对阙阿姨是一百二十个放心,“小姑娘平时在幼儿园午睡都不踏实,到阙阿姨这里带一阵,午睡习惯都好了。”
“我特别怀念老底子里的便民服务站,师傅们技术精湛,与人方便的同时洋溢着热情真诚的氛围,现在虽然时代不同了,但能用自己的能力为社区尽点平凡之力,让自己的退休生活更有寄托,开心!”这个不爱广场舞、不会打麻将的阙阿姨爱俏,也为别人的“俏”带去方便和热力!
(晚报记者 陶洁/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