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秒读

山西分“道”转型蹚新路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位于山西省长治市的中科潞安公司深紫外LED芯片订单明显增多。这项技术,几乎能够通过物理方式杀死所有细菌。

  “目前一个芯片售价为3元左右,如果一个产品上装备2万个芯片,价格就是6万元左右。上游芯片的发展还能够带动中下游4倍的封装和20倍的应用。”中科潞安公司副总经理段瑞飞说,三到五年内可形成一个五百亿级的紫外半导体光电产业集群。

  这一项目由长治市政府、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和大型煤炭企业潞安集团共同打造。传统煤炭企业、地方政府与科研院所“联姻”进军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资源型经济省份山西努力蹚出转型发展新路的缩影。

  山西长于煤,兴于煤,而又困于煤。面对资源型经济转型这道时代考题,山西省明确提出,转型发展是山西发展的根本出路、唯一出路。要打破路径依赖,在产业转型上努力实现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敢于换道领跑。

  “通过培育创新生态,打造自主创新体系,转型动能明显增强。”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董良说,示范区内的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的排名,在一年时间内分别提高68名和10名,并在合成生物新材料、重组人源胶原蛋白技术领域培育出全球领跑企业。

  近几年,5G、工业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让山西煤炭、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跑出改造升级、直道冲刺的“加速度”。在新材料、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布局的“先手棋”,则让山西萌发了换道领跑的希望。

  从“一煤独大”到“八柱擎天”,一个由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文化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和煤炭等传统产业共同构成的多元产业新格局,正在三晋大地上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