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晚报记者 袁晓岚/文、摄)国内顶尖环保专家不远千里来锡,为重点帮扶企业开的“免费药方”,半个多月过去了,每一味“药”都配齐了么?6日起,针对国家生态环境部首轮强化监督帮扶行动,无锡市环境监察局对这些涉VOCs重点企业抽查“回访”。回访首日,本报记者“直击”突击抽查现场。
上午9时左右,记者跟随市环监局专项执法组直奔位于锡山区经济开发区蓉通路上的某包装股份有限公司。7月中旬,国家生态环境部派出168个工作组,深入58个VOCs排放量大、臭氧污染压力重的城市,对重点企业进行第一轮次强化监督帮扶工作。在此轮帮扶的“名单”中,无锡有近百家VOCs年排放量超10吨以上的重点企业。而该企业也名列其中。当时,中国环境科学院的顶尖环保专家团队专程来到该企业,仔细“望闻问切”后为其开出了“治气药方”。
执法人员进入厂区后发现,生产车间已根据“药方”停产整改,废气治理设施正在改造升级中。不过,当执法人员对照药方逐条“核查”时,发现多味“药”都还未抓齐:挥发性有机物物料使用、回收等台账还没补上,溶剂回收点位及储罐呼吸阀的挥发性有机物废气仍未收集,未对吸附剂的动态吸附情况进行记录,蒸汽脱附过程中的废水收集未处理等。执法人员当场开具了责令停止(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责令该企业在30天内补齐还缺的“八味药”。临走前,将最新的《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实用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2020年修正)送到负责人手中。
“这种大咖级人物平日想请都请不来!”当企业负责人从执法人员王盛口中得知这一消息后,为企业的忽视懊悔不已。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负责人表示,此次的专家帮扶不同于以往,来的都是国家级顶尖专家。一些环保意识强的企业,在拿到专家的“药方”后又刨根问底虚心求教,而“大咖”们也都一一耐心解答,为企业“深度诊疗”。
6日下午,当执法人员来到春晖东路的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时,调胶车间内正在配料,准备用于喷涂树脂板。记者进入车间后,隔着口罩还是能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调胶过程中要用到多种有机溶剂,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检测人员手持便携式VOCs检测仪一路“扫”过去,当来到该车间二楼上料处时,仪器突然报警亮起了“红灯”。而在室外,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工作人员也已架设好了检测设备,对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无组织排放进行定点监测。
对照“药方”,执法人员发现一些“药”不是没到位,就是“剂量”不足。王盛表示,虽然产生的废气通过 RTO 处理后排放,且已安装在线监控,但无法查看历史运行数据,进口处也未对颗粒物浓度进行监测。此外,配料车间上料处未配套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收集处理设施,车间内异味较重,地面防腐防渗层多处破损。“建议在上料口用集气罩收集废气或直接改造成密闭的‘微负压’车间。”除了提出整改意见,执法人员还重点针对该企业的“无组织排放”,指导该企业如何参照7月1日实施的《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 37822—2019)》规范控制废气的无组织排放。
当晚,专项执法组还参与了全市VOCs常态化夜间检查,对江南大学附近的餐饮企业及周边工业企业进行了检查。市环境监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VOCs治理是当前无锡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突出短板,挥发性有机物监管将是下半年执法的“重中之重”。在这场夏季VOCs治理的攻坚战中,无锡将采用“白+黑”“5+2”的模式,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以及重点企业加大执法力度,让市民呼吸到更多的清新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