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温“炙烤”下,有这样一批人,顶着炎炎烈日依然默默坚守岗位,不停忙碌的他们究竟放不下什么?昨日,本报记者深入建筑工地、道路保洁、配送一线、田间生产等场所,亲身体验、采访报道各行业战高温、保民生、坚持生产的情况。
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40℃在向我们招手
今年高温姗姗来迟,却毫不含糊。进入8月中旬, 夏天似乎才回过神来,副热带高压开始显现真正的实力。最近,锡城的天气舞台只剩晴、热两大“主角”,太阳公公每天从早晨6点一直晒到晚上7点还不舍离去,天气热出新高度。随着“副高”的增强,往后一段时间凉爽难觅,天气只有热与更热的区别。
毫无悬念,昨天又是高温的一天,升温势头也毫不逊色。早晨最低气温就有29.7℃,站在了高起点。上午8点实时气温已上升至32℃,太阳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向大地倾泻着过量的光与热。中午11点实时气温攀升至33.6℃,走在户外就像走进了烤炉,即使偶尔有风,也架不住太阳的热情,完全是出门五分钟流汗两小时的节奏。午后升温还在持续中,下午2点不到,气温已经越过了35℃高温线,紫外线照射强度指数飙升至7级,其中东北塘街道、东港镇港下、崇安寺街道实时气温位列全市前三,分别是37.6℃、37.5℃、37.4℃。高起点+努力升温,昨天锡城最高气温为35.7℃。
随着副热带高压增强,37℃不是终点,38℃已触手可及,40℃在向我们招手。最新气象资料显示,接下来的日子天气一稳到底,整个8月中旬无锡的最高气温始终维持在37℃以上,其中今明两天日最高气温可达到38℃以上,而城区叠加城市热岛效应气温就更高了,局地气温将达到39℃到40℃。这样火热的日子里,防暑降温工作不能松懈,中午12点至下午3点这段时间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由于白天气温较高,午后容易出现局地雷阵雨等热对流天气,大家也要注意做好防护。
(蔡佳)
130℃+ 三重烘烤下铺沥青
35℃的户外,哪怕站着不动都会一身汗,但对市政养路人来说,这点温度实在不值一提,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平均超过130℃的作业环境。昨天上午,记者走进鸿桥路施工现场,探访高温下修路的市政工人,零距离感受他们的艰辛。
上午10点,户外实时气温33.5℃,经过太阳的暴晒,鸿桥路地表温度超过40℃。来到鸿桥路望湖路口东侧的施工现场,1台沥青摊铺机和3台压路机正在轰隆隆地工作中,滚滚热浪迎面扑来。只见摊铺机一边前进一边倒下滚烫的沥青,沥青瞬间升起白色烟雾。头戴安全帽、身穿长衣长裤的市政工人们紧跟在摊铺机后,用手中的推子平整沥青路面边缘,再由压路车将其压实。
记者试图用手感受沥青摊铺的温度,距离地面还有10厘米时,沥青散发的热浪立刻让皮肤感到热辣辣的。刚刚铺好的路面上温度到底有多高?记者将温度计插在沥青路面,只见显示屏上的数字噌噌上升,最终定格在137.6℃,而刚倾倒下的沥青温度更是高达160℃。在这种环境下,市政工人们正经受着烈日、沥青、机械的三重烘烤。
“摊铺沥青要‘趁热打铁’,沥青温度一低就定型了”,张赞荣是西安人,在无锡市市政设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做养护工作6年了。他用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擦汗,一口气喝了一瓶水,很快又回到热气腾腾的沥青路面作业。
在平均气温超过130℃的沥青路面上行走,普通的鞋子很快就融化,市政工人们都穿上专门的隔热鞋。尽管他们的鞋子能隔热,但长时间和滚烫的沥青打交道也高温难耐。记者换上了同款隔热鞋,站在刚铺好不久的沥青路面上体验,没过几分钟脚底已经发烫,头顶骄阳,脚踩沥青,犹如被放置在一个巨大的蒸笼里,脸上汗如雨下,衣服很快就被汗水浸湿。
无锡市市政设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车辙整治项目副经理陈嘉炜介绍:“高温环境下沥青处于液体状态,能更好地和粗细石子拌和在一起,摊铺的效果就越好。”趁着晴好高温天气,市政养护人员忙着修补路面。据悉,本次鸿桥路车辙修复面积约4300平方米,预计月底前完工。
(蔡佳/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