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的井水,枣子、桔子在枝头即将成熟,淳朴农家门口接受阳光暴晒的甜面酱里藏着光阴的秘密。8月11日和12日,锡城一群学生走进马山阖闾社区,踏入一户户农家,寻访他们的人生,成就这个夏天最难忘的记忆。记者也跟随这群孩子,了解这群年轻的家访志愿者在走入残障家庭时,他们的所思、所感、所获。
由表及里,逐渐踏入老人的生命之河
树上好多枣子,枝头的桔子裂开了嘴,红色的女贞果娇艳欲滴。12日,一走进马山阖闾社区的牛弄,孩子们就被这里的景象吸引了,“这条弄堂好窄啊,估计只能容纳一头牛通过”,一路上,马上要升入高三的马云蔚就开始对地名发挥各种想象。弄堂里,好多老人正沿墙而坐,享受穿弄风带来的凉意。
听说马云蔚要去吴国强家,一位老人就一路引着大家抄近路,来到吴家门口。虽然约好了时间,但志愿者来得稍稍早了些,老人去看牙还没来得及赶回。小朋友们立马对门口晒着的甜面酱进行了围观,觉得非常有趣。“这个是啥,那么多枝丫啊?”也有人对晒场上的晒衣杆很感兴趣。当得知,这些枝丫可用来晒袜子和鞋子时,立马对这一晾晒神器赞叹不绝。
几分钟后,吴国强骑着三轮车带着妻子回到了家。他和老伴黄汉珍都是75岁,四世同堂。吴国强心脏不太好,大灶台上烧着水,泡着保心茶。“我家的井水可是山上来的泉水,村里都不多”,吴国强说,他们家喝的是山泉水,自来水反而只是用来洗衣、洗菜的。孩子们雀跃着一同要去院子里看看,伸手捧一口压水机压出来的泉水,清凉甘甜,一阵惊呼。“这泉水冰西瓜好吃吗?”今年高三毕业的谢朱宁馨忍不住发问。吴国强说,井水太凉,有时他们都不敢吃冰着的西瓜。
黄汉珍戴着助听器,疾病致三级听力障碍,目前和人交流没有问题,但摘掉助听器,就听不清别人说话。说起当兵的岁月,吴国强讲起部队所在地冬天零下38度,一年只有两季,要么一片白茫茫,要么一片黄毛毛,到处是沙尘。后来他还去了援越战场,孩子们好奇当年的战场是否激烈。他表示,许多战友都牺牲了,活着就算是幸运的。
吴国强有心脏病,每个月都要支付千元医药费,花费差不多就是他一个月养老金。尽管两位老人收入加起来也只有两千多元,但他们觉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心态平和。
主动耐心,探寻陌生世界的入口
吴国强家只是学生志愿者们走访的一户人家,这次共有12名学生报名了本次实践。这些孩子最小的还在读小学,比如来自太湖新城育英小学的吴楚卿、蒋奕楠、焦乐瑶和嵇可心等。有的今年刚考上高中,比如即将升入一中的汤信洋,也趁着这个假期来进行一次实践。而已在读大学二年级的陆俊南则表示,他期待这次心灵净化之旅,希望能够从中汲取更多向上的动力。
可益会是一个社会组织,作为活动的发起方,他们将学生分成三四个小组,搭配进行走访。他们这次主要是为一些残疾人家庭送去体检结果,发放一些洗衣粉之类的夏令用品,调查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阖闾社区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共有2784人,其中残疾人为88人,但由于是自然村落,分散在5.2平方公里内,走访有一定难度。从前期调研情况看,有些残疾人还仍在工作中,要等他们五点以后下班才能找到人;有些老人周末要为家人忙一桌团圆饭,希望志愿者平时去。整个走访的“战线”非常长。
尽管前期已进行了摸底,但走访当天,志愿者仍需进行确认是否在家。谢朱宁馨即将进入南京大学读书,是个非常文静的姑娘。她不会说方言。一早上确认走访家庭是否在家时,她用普通话和人沟通时,接连有两户人家挂电话,还有人骂了她。“估计被当成诈骗电话了”,谢朱宁馨立马改变策略,请会说无锡话的搭档马云蔚来确认信息,一切变得顺利多了。还有走访的一户残友,是个聋人,在外卖桃子。好在隔壁摊位的好心人帮着接了电话,用短信告知了情况,再加了他们微信,发送了定位。
其实在走访之前,学生们都有过一些简单的培训,告知他们如何走入陌生人的世界,寻求信任。但在真正的进行过程中,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他们一边思考,一边寻找方法。比如,自然村落的分布门牌号并不规则,有时看着近在咫尺,却并不容易找到。嵇可心介绍,他们去一处自然村落走访时,又干又渴,村头有家小店,就跑进去买水喝。那里有位老婆婆,得知这些孩子的来意,就自告奋勇当起了领路人,带着他们进入这里的几户走访家庭。“一路上可以攀谈有关家庭的情况,同时有熟人引荐,走访家庭更容易放下戒心,更容易进入访谈状态”,家长李勤表示,孩子们也在不断总结方法,让成年人也觉得很欣慰。
收获感动,
为生命种下一颗爱的种子
走访的这两天温度非常高。学生们提着慰问物资,走街串巷,许多家庭也没有空调。每天每组都要走八九户人家,衣服被汗水浸湿了好几遍。不过,看到不一样的人生,让他们内心深有触动。
有一户人家里,有一位14岁的脑瘫少年,长得非常英俊,但却错过了最好的康复时机,未来可能会进入特殊学校,让人觉得惋惜。“这么热的天,有一位爷爷戴着帽子”,马云蔚表示,当摘下帽子的那一刻,看到凹进的脑骨,立马惊呆了,才知道老人出了车祸,手术后没去补颅骨。有的老人中风半身瘫痪在床,但本人很要强,经常趁家人不在的时候,想要练站,但时常会摔倒在地,家人很心疼。也有老人因为抑郁症,经常想要自杀,家人们也很无奈。还有的是一家几口都是聋人,企业因交流不畅无法接受其中的年轻劳动力。陆俊南说,他们去时,所有的交流也都写在纸上,偶尔打一下手势,家里一片寂静,只听到电风扇在头顶发出悠悠的转动声。
可益会的工作人员谢雪玲表示,残友家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他们开始也很担心,是否会给孩子带来一些负面的情绪。然而在分享环节中,学生们的反馈却令人意外。“每个人都活出了自己的方式,让人想到了轮椅上的作家史铁生,坚强地面对生命”、“脑瘫的小哥哥和他的妹妹在狭小的空间里欢笑,脸上的阳光好灿烂”、“他们家种了好多果树,还给我们吃树上的鸭梨,对人特别热情”、“他们家里没有装修,但是过道上的三个风铃,会迎风发出清脆的声音;井圈边上一大圈吊兰,好热爱生活”、“他们没有抱怨命运,依旧那么努力地生活”、“听当兵的老爷爷讲过去的事,才觉得那些不是写在历史书上的,生命好脆弱”。
在走访中,这群学生用自己的视角,给出了思考。来自玉祁高中的王怡说,她觉得村庄好大,但感觉缺少老年人活动的地方,健身器材比较少;来自省锡中的杜昕岚则观察到,有家人支持的残疾人生活状况会好很多,但独居的残疾老人与外界接触非常少,他们渴望倾诉,要更多给予这些人一些帮助。
“他们会蹲在爷爷奶奶的身边,认真听他们的故事”,可益会的苏亚兰表示,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尊重,在每个细节中都能体会到。这次走访给孩子种下的是一颗爱的种子,也许会让他们发现职业方向新的可能性,在感受他人生命的历程中,寻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晚报记者 黄孝萍/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