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看无锡

无锡有个全开放式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这个社区,做了好人好事就能“上墙”

  在怀仁社区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试点站,这里的精神文明活动阵地展示了乡村融合发展之路的饕餮大餐:家庭医生工作室带来养老健康的实用指导;小学生志愿者亲身示范垃圾分类、防疫知识;社区广场上有堵立体的精神墙,上面写满了邻里熟识的美善故事……更与众不同的是,阵地建筑全都是开放式的,没有门锁,就连墙面都是大块面的镂空设计,文明实践浸润生活的方方面面,敞开的姿势坦坦荡荡。

  精神墙:墙上的都是社区居民的身边人

  “真正的美,真正的善,不是遥远的记载,而是发自心底的感动和赞叹!”今年5月,怀仁社区的“精神墙”初长成,站立于仁德广场C位的这片石头墙不仅很有现代风设计感,让社区居民们备感亲切的是,上面80多人的照片、名字都是自己熟知的人物,对应的都是新近两年的凡人好事:有通过自己勤劳智慧创办公司开发东港当地著名经济花卉皇菊、谱写美丽乡村建设的席学亚女士成功创业的历史;社区居民姚建堂拾金不昧3000多元和证件等并完璧归赵这样的平凡而无私的故事;有照料卧床不起病妻23年、经常为学生无偿辅导的最美园丁李老师……

  社区书记蒋霞是该策划的主导者,她说,在这堵周边5000名社区居民最熟悉的“精神墙”上,对照的都是大家认识的乡邻、相识,作为社区的文明展示区域和群众的生活舞台,也是一个富有时代特色的邻里中心,在这样一个场所聚焦时代的榜样、家风、善良,回味这些身边的凡人好事,感受文化休闲、公益互助的真实力量。

  社区活动:周周刷新,月月出彩

  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最强大脑”,怀仁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立足、整合社区百姓需求,精心烹饪出服务“菜单”,以周周刷新、月月出彩的丰富活动,吸引远近居民前来休憩、打卡。

  “每天上午,我们都来这里,有时看别人演锡剧,有时来做扇子、灯笼,有时排练舞蹈,每天都不重样!远方的亲友来了,也喜欢带他们来这感受我们的社区文化!”家住怀仁四期的蒋阿姨可谓实践站的“铁粉”,她和老伴以及几个要好的邻居几乎天天来报到,听讲堂,看排练,家庭医生工作室开放日到了就去咨询些专业而个性化的保健知识,公益医生们来自社区党建联盟单位东湖塘卫生院,他们有专门的诊室,每周四定时定点来社区,有时候还会带一些便携设备辅助检查。

  昨天上午10点,在实践站,稍微凉爽下来的天气,吸引了更多的阿姨、伯伯们前来聚会,党史教育馆里的敞亮空间内,居民们在红色主题的照片墙底下走走看看,或坐在休闲长椅上小憩拍照,院子里笑声朗朗,感觉天天都来到了旅游团。

  “每个节假日、每个月都有相应的活动主题送到群众的‘文化餐桌’,还定期安排有口才、爱学习的老党员来‘红仁’讲堂开讲,每周、每月的新日程表我们都会发到社区官微公号,有时也有热心居民主动‘点单’,我们协调解决执行。”副站长周水英介绍,社区居民都很有主人翁意识,整合他们的需求、了解和用好社区人的资源,通过大小活动促进了社区居民的交往和融合。就在本周,一场关于公益创投的路演在实践站举行,在这个全民创业时代,大家关心的相关财经咨询、理财知识,来自党建共建单位的专业大咖进行了干货分享,不仅让大家了解当前的最新形势,也让投资和创业少走弯路,无论什么年龄,无论身处城市还是乡村,都要“与时俱进”。

  志愿服务:小可爱们为空巢老人送去陪伴

  这个暑假,一群小学生志愿者的出现,让实践站里童心满满、别有温情——这群主要来自当地小学二至五年级的社区孩子,里里外外清扫实践站、组织朗诵等文娱活动、宣讲和上门指导垃圾四分类、陪同社区干部一起上门人口普查等,将暑假的志愿者服务内容,延展丰富了不少。

  据了解,这些小可爱们的热情并不是偶尔为之,而是长期和社区结对开展志愿者活动。社区干部介绍,他们经常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和暑假,主动走访不太爱出门的空巢老人,陪老人说话,做一些帮老人擦拭桌子这样力所能及的小活,鼓励这些老人“经常出来走走,感受社区大家庭的友好氛围”。孩子的笑容和稚嫩的行动力,让不少老人更愿意主动融入社区这个大集体,一些“身怀绝技”的老人还主动“出现”辅导孩子写书法、讲故事,激发了社区温情热力。

  “我们这个社区居民的构成,以拆迁安置房为主”,蒋霞介绍,社区里住着不少子女常年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这也决定了一些社区工作和活动安排的思路倾向于老年人,以及他们关心的健康、休闲内容。通过小主人们的志愿服务,爱老助残、社区服务、传播文明愈发触手可及,邻里间友爱互助的良好风气和家庭之间的温情相互融合,新老社区居民携手蜕变“时代新人”。

  (晚报记者 陶洁/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