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高一年级将启用教育部统编版的语文、历史和思想政治教材。开学前,市教科院组织三科教师开展了新教材集中培训活动。新学期即将投入使用的新教材主要有哪些变化?教材有变化,少了可借鉴的经验,老师、学生和家长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应对?昨天,记者采访了三科教研员以及相关学科教师。
语文 重视核心素养,学生需学会“自学”
语文统编高中教材强调真实情境下的学习,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统编教材重视整合,一课多文的形式丰富了课的内涵;单元以主题聚合,更接近真实的阅读生活;单元学习任务则整合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学习方法。”市教科院高中语文教研员李欣荣指出,新教材增加了以家乡文化生活、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此外,新教材还强调写作的广度和实用性。除了整篇写作,读书笔记以及各应用类文体的写作得到了充分重视。
面对新教材的变化,教师该如何调整自身教学?李欣荣表示,教师要在深入理解文本意蕴的基础上打开脑洞,设计学生有兴趣做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实践建构对文本的理解。“如戏剧单元,教师可以让学生排演戏剧片段,让学生自己做人物分析、写排演体会,如何走位、何时做何表情、何如拿捏情绪和说话腔调等都由学生在团队交流中确定。如此,学生对戏剧文本的理解就是立体的了。”李欣荣说,教师要兼顾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精心设计出针对每个学习任务的个性化的评价量表。学会压制自己“讲”的欲望,将“说”的权利让渡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做”的经验,充分地“说”,需要教师积极改变。
学生“让老师来说正确答案”的等待意识同样需要改变。“新课程的教学不再是教师问、学生答的课堂,而是通过教师设计命题(任务),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学会沟通和思考,勇于自我建构经验,获得立足于自我经验的学习成果。”李欣荣说。“原有课程重视结果性评价,课外综合实践是它的有益补充。而新课程倡导的学习任务则属于学生课程内容,学生更多的在课内完成,强调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李欣荣表示,他们不提倡家长作为任务的完成者之一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影响乃至取代学生思考、判断、做决定的权利。“家长可以帮助学生获取完成任务所需的课程资源,甚至家长本身也可以成为课程资源,比如成为自己孩子的采访对象等。
历史 编排体例改变,增强逻辑关系
高一新生领取到的历史教材全套共五册,其中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分为上下两册,
上册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下册为世界史。市教科院历史教研员许伟介绍,与2003版课标教材按专题编排不同的是,《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均按通史加专题来编排,根据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根据时序的发展和空间的联系设置单元内容,中国史设10个单元29课,世界史则设9个单元23课。“这种编排体例,教学内容能得到扩充。每一单元、每一课之间都存在逻辑关系。”许伟说。
江苏省历史特级教师刘波介绍,从中国史和世界史的教材内容不难看出,教材内容注重历史发展规律。比如世界史部分,展现了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从分散到整体、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教材这样安排可从大的方面体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的要求,为高中生的历史观打下基础,涵养家国情怀。
新教材呈现变化,许伟认为历史老师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提升专业素养,掌握历史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拓展文化知识,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将培养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学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历史思维,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许伟认为,家长和学生也没必要因为换教材而焦虑,“历史教材中每课都设置了多个辅助栏目,比如‘学习拓展’栏目意在要求学生拓展思考,拓展的内容一般是与课文紧密联系却又在课文里没展开的话题。家长可以在课余实践陪伴孩子利用社区历史资源开展有关党史、国史、改革开放之类的访谈,以感悟历史、拓展视野。”
政治 新教材有“三新”,
需培养融通意识
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包括必修课程4册、选择性必修教材3册和选修课程3册。必修4册教材采取总分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总览和基础,《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分领域进行深入阐释。选择性必修3册教材则重在培养学生用全球视野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大势,用法律手段处理日常问题,用科学思维探索认识世界。
除了编写体系新,新教材的编写理念和知识呈现方式也有创新。市教科院高中政治教研员何国良解释道,新教材注重选取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和材料,通过活动与正文相互嵌套、问题情境创设、综合探究活动设计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结合实践理解理论问题、利用理论解决实际困惑。
何国良认为,高中政治是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新教材涉及面广,内容跨度大,理论新。教师在加强教材研读,把握教材理论观点的同时,还需要拓展视野,不断更新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他表示:“教师要加强议题设计,创新知识学习方式,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综合系统地运用学科知识和技能应对现实社会中真实的生活问题。”
关于政治学科的学习方法,市北高级中学教师刘海认为,学生不能照本宣科地复述理论知识或名人语录,要注重训练自己运用现象、数据、史实和理论知识进行论证的能力。“融通意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中很重要。”刘海说,高中政治涉及众多学术门类和广阔的社会领域,学生要在学习中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融通、课本情境与现实生活的融通、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的融通。他认为,学生应当多关心时事,参加社会实践,学会利用网络、场馆、图书、报刊等资源。此外,要增加生活体验,针对具体问题运用所学知识给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学生可以多参加辩论会、研讨会,针对某些时政热点问题和生活中的焦点问题进行碰撞和交流,这对于资料检索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帮助。”
(杨涵、陈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