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可回收垃圾要不要分类,它们都去哪儿了?

原来垃圾分类背后有这么多工序

  目前,无锡市区12个试点小区都实施了垃圾分类,除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也是定点投放,并定期有收集车来收集。这些垃圾都去哪里了?近期全市首座大型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在惠山区启用,昨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日处理可回收垃圾50吨

  走进分拣中心,如同走入一个大厂房。这里并没有垃圾的腐臭味,也看不到杂乱的垃圾堆放,只有几台机器设备,内部显得干净又空阔。工作人员启动了分拣平台设备,往传输带上倒入一袋可回收垃圾,都是各种瓶瓶罐罐。它们通过传输带被送到高处一个平台上,几个工作人员站在传输带旁,人工把瓶瓶罐罐进行二次分拣,根据塑料、铝制、铁皮等材质投入相应的筐内。分拣平台旁,又一台机器发出轰鸣声,这是一台大件垃圾破碎机,工人从入口推入木质家具,随即机器将家具粉碎,传输带上陆续出来一堆木屑,工人则在传输带旁对这些碎片进行二次分拣,把金属一一拣出后,将木屑倒入运输车。

  惠山区城管局环卫科科长陈幼芳介绍,这家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投用后,基本解决了惠山区所有小区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的回收问题。目前中心由第三方单位金沙田公司运营,除分拣平台和大件垃圾破碎机外,还有大型压缩打包机,设计日处理产能达50吨。

  前后端闭环运营

  该中心建有一个智慧环卫收运系统,屏幕上能看到近30日惠山各区域回收垃圾的量。智慧平台工作人员说,前期他们会免费给各小区居民发放绿色积分卡,上面有二维码,居民通过投放可回收垃圾扫描二维码可获得相应积分,积分到达一定量就能到定点商超兑换商品。有了这个平台后,中心能清楚掌握每个小区的垃圾量;中心目前有11辆收集车和20多名回收员,通过智慧平台大数据分析,能适时调整各区域的人、车、物,并及时了解人员到岗、车辆轨迹等情况。

  据悉,前端收集了物料经过称重后至分拣平台卸货,由输送带传送至分拣线,采取流水线人工作业方式,对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按类别进行二次分拣,实现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的二次细分类,以满足下游企业的生产及处理需求。根据可回收物的种类和产生量,设置专门容器或临时存储空间,实现单独分类、定点投放,购置专业打包设备,对分拣后的可回收物按类别打包存储。中心与专业回收企业合作,建成集中管理、规范高效的废旧商品回收网络,将可回收垃圾纳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渠道。有毒有害物处理则根据种类选择持证处理合作单位,将详细处理方案、相关处理资质等材料,上报区城管局审核。进出分拣中心的所有物料严格称重,按类别严格进行台账登记,来源及去向明确,合法、规范处理。中心已与宜兴苏南固废处理有限公司、无锡恒润物资再生利用有限公司等有处理资质的企业进行了合作。

  二次分拣约20种品类垃圾

  中心分为称重区、分拣区、待压包及待销售区、废纺(织物)区、金属分拣区、有毒有害区、玻璃区等十几个区。其中分拣区主要针对大品类进行初步细分,仅塑料就分为约12种,金属有3种,纸类分拣为5种。整个分拣线最终分拣近20种品类物料。大件垃圾先进行人工拆解,将可再生资源进行分离,进入分拣体系,进行二次精细分类,剩余部分进入大件垃圾破碎机破碎,破碎后的残渣经过输送装置,进入磁选机,对磁性金属再次筛选,剩余残渣收集后送至焚烧厂焚烧减量处理。

  据了解,惠山区垃圾分类分拣中心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总投资约1000万元,主要对惠山区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可回收物、大件垃圾等进行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置。目前覆盖塑料、织物、纸类、金属、玻璃、等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再生资源客户来源有居民小区、机关事业单位、广场公园设施、道路设施,回收方式为现场回收、上门回收及智能箱回收。

  (晚报记者 巫晓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