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今要闻

“四梁八柱”基本确立——

我国加强网络安全保护个人信息

  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的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将于9月14日至20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注重提高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

  网络安全“四梁八柱”基本确立

  进入新时代以来,法治思维贯穿于网信事业发展的始终,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成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识。以《网络安全法》为核心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基本形成,网络安全“四梁八柱”基本确立。

  ——体制机制确立。2014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集中统一领导全国互联网工作。中央网信办统筹协调,各地网信机构逐渐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格局逐步成熟。

  ——战略先行、有法可依。2016年12月,《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发布,确立了网络安全的战略目标、战略原则、战略任务;2017年6月1日起,《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是我国网络安全领域首部基础性、框架性、综合性法律。

  ——应急响应能力提升。《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发布实施,网络安全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有效提升;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有效防范化解供应链网络安全风险;制定《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办法》,提高党政机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使用云计算服务的安全可控水平。

  ——强化网络安全统一标准。对网络安全国家标准进行统一技术归口,统一组织申报、送审和报批,国家网络安全标准体系日益健全。截至目前,已发布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等国家标准263项,正在研究制定79项,39项国家标准和技术提案被国际标准化组织吸纳。

  ……

  为网络安全织密防护网,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多方参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互联网治理能力的法治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近年来,我国多部门联动,在持续整治网络谣言、打击网络犯罪、整治违法违规“自媒体”等方面成效显著。

  2019年,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

  一年来,用户量大、与生活关系密切、问题反映集中的千余款App得到有效整改,260款问题严重的App被约谈、曝光、下架;App强制索权、超范围收集、账号注销难等问题明显改善,全社会关注和重视个人信息安全的氛围基本形成。

  在法律层面,去年11月1日起实施的“两高”司法解释明确,网络平台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具有泄露用户通信内容500条以上等8种情形的,可入罪追究刑事责任。

  “00后”作为第一代“网络原住民”,从小就接触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和网络内容,引导他们安全用网、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至关重要。

  由中央网信办发布的《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已于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规定网络运营者应设置专门的儿童个人信息保护规则和用户协议,并明确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制作、发布、传播侵害儿童个人信息安全的内容。

  同时,开展“护苗行动”集中清理网上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