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三代都有高血压家族史,陈女士20多岁体检时就查出高血压,于是开始服用降压药,至今已10多年。然而,她渐渐发现自己的“高血压”不简单,同时服用3种降压药仍无法控制,血压有时会高达180/100毫米汞柱,还伴有头痛等。更吓人的是,一次体检后,陈女士接到电话被通知“血钾危急值”,需要立刻到医院治疗。
钾是人体重要的电解质成分,细胞生命功能的正常维持、心脏跳动、神经传导都需要钾离子参与。临床上,血钾低于2.8摩尔每升被判定为“危急值”,而陈女士的血钾只有2.35。
然而,无论口服还是静脉补钾,都无法解决问题。更奇怪的是,普通人低血钾会有明显心悸、乏力,甚至活动障碍等,而陈女士几乎没有这些症状,好几次连医生都怀疑是不是拿错化验报告了。
对此,浙江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邢玉波表示,陈女士症状不明显,恰恰提示她病程较长,身体已耐受这样的低钾水平。然而这种“耐受”并非好事,身体失去对低钾的预警,情况更危险。
实际上,陈女士患的是一种叫“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的疾病。激素异常会导致高血压,而原醛症是其中最常见的病因,因肾上腺过量分泌一种叫作醛固酮的激素。
检查发现,陈女士右侧肾上腺有个1厘米左右的结节,这可能就是导致原醛症的元凶。陈女士进行切除术后,血钾恢复正常,也不再需要服用降压药物了。困扰多年的顽疾得到根治,陈女士既庆幸又惋惜,因为10余年病程已造成一定程度并发症,特别是肾脏损伤,未来能否完全恢复还需进一步观察。
邢玉波表示,原醛症并不是罕见病,在高血压人群中占5%,在难治性高血压中更高达20%。原醛症患者心脑血管意外和肾脏损伤发生率远高于普通高血压患者,所以即使在降压药能够控制血压,血钾也不低的情况下,仍需采用针对性治疗。同时,部分原醛症(如醛固酮瘤)是可以通过手术治愈的,这类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预后可以得到显著改善,甚至不需要再服用降压药。
原醛症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并且有约70%患者并不发生低血钾,容易造成漏诊,因此在诊断中更强调筛查的重要性。目前,推荐查晨间非卧位2小时醛固酮浓度和肾素活性,该筛查成本不高,在有化验条件的普通门诊都可完成。一旦确诊,经过手术或药物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血压可改善,因此建议符合上述情况的人群普遍筛查原醛症,尽早发现、尽早治疗。(浙江老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