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焦点新闻

一期开街十年一直不温不火 二期年底完工能否带来生机

找准定位,荣巷要活出自己的模样

  中秋邻近,荣巷东浜的非遗老夫妻王志熙、张荷娣又要准备民俗好戏了。四年前,本报报道这对夫妻时,他们的家昏暗破旧;而今,在政府支持下,装修过的老房明亮清爽。

  眼下,由荣巷街道主持的荣巷古镇二期修缮工程正在进行中,此时距离一期开街已有十年。荣巷是无锡荣氏的血脉地、无锡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作为无锡五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荣巷能否重现生机,活出自我?

  现场

  手绘墙让荣巷成了新晋“打卡地”

  梁溪路上,从荣毅仁纪念馆旁的一条小路往南,一直延伸至乐农桥边,左右两侧一面面手绘墙吸引着三三两两的年轻人来此打卡。荣巷码头、晴雨操场、开原公共汽车、华盛钟表、茂新号电车……墙上一个个荣巷元素扑面而来。刊登于“荣巷生活报”上的旧闻,现在读来也是津津有味。“私立江南大学开学典礼日前在荣巷隆重举行”、“荣巷戏馆:孟筱冬来锡演出日常滩簧剧目”、“喜报:荣巷公益学校生钱伟长升入清华大学之物理系”、“锡品丰阜 人流如注 倾城士女 热烈参加 国货展览会延展七天,并举办夜间提灯会”……过去的荣巷,精彩不止一点点!

  荣巷形成于明代正统年间,原属于开原乡,1912年正式建置行政镇。这里孕育了众多创业成功者,以办厂经商名世,工商人才辈出。荣巷人“良贾何负鸿儒”的认知,与无锡荣氏家族始终自觉传承发扬民族精神和文化,重视人才培养不无关系。走到墙绘“半读斋”前,图中演绎着荣氏重教兴学的佳话。清代族人荣汝楫创办半读斋私塾,族中子弟及里外学童从蒙学起便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荣梅春故居外,墙绘再现了“鱼阿大”荣梅春从贫寒子弟到养鱼大王、荣巷镇镇长的不凡一生,这也是荣氏“为农、为商、为工、为贾,亦不失为纯谨君子”的真实写照。

  经过改造提升,漫步荣巷,一面面生动的特色墙绘,再加上立体的景观、小品,还原了历史,凸显了文化,讲述着荣巷的悠悠往事,为街区增加了诸多看点。细心的游客还发现,荣巷有了统一的LOGO,这是一个由“荣”字变形而成的标识,犹如民国建筑上独具特色的五彩弓形窗。眼前的一切都在告诉世人:荣巷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反思

  为何在五大历史街区中发展较慢

  荣巷古镇地处梁溪路与梁清路中间,总规划面积43公顷。古镇至今保留着清末民初的157幢风格各异、中西合璧的建筑单体。2002年,荣巷近代建筑群被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著名文保专家阮仪三曾高度评价荣巷古镇,称其是华东地区保存较为完整,价值较为丰富的近代建筑群落,集聚了众多同姓建筑单体,实为罕见,极具开发价值。

  怎么开发才能凸显价值? “荣巷古镇一期是2010年开街的。无锡五大历史文化街区中,荣巷发展得较慢。”荣巷古镇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吴笑虎直言不讳。荣巷古镇一期开街至今已有十年,却一直不温不火,是何原因?吴笑虎分析,最关键的是街区的中心定位未找准,以至于招商环节中入驻了大批会所,开开关关。此外,对街区文化的发掘力度不够,一个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始终应是引领。据介绍,目前,古镇正在做3A景区评审,二期修缮改造由荣巷街道主持,涉及6900多平方米,预计今年底完工。在吸取前车之鉴的基础上,二期聘请有成功案例的大型运营方来操刀,对业态进行统一规划布局,招商也提高了门槛,强调文化类业态,餐饮、零售类业态各控制在30%。

  荣巷古镇现分为东浜、西浜、中荣、老街四个区块。此次修缮的重点在于难度最大的老街——曾是无锡西郊最繁荣的街市。380米长的老街,东西走向,两侧店面大多为一至二层的传统建筑,杂以少量清水砖墙的洋式房屋。这里保留着一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店铺:理发店、箍桶店、麦饼店、冷饮店……“很多是祖辈就在这里开店的,理发店用的还是那种老式推子。”吴笑虎指着一家理发店说。店门口用红色颜料写着某某理发店,简单而醒目。“这种老街,无锡难找了。”吴笑虎表示,对于老街的修缮遵循“修旧如旧”原则,不过由于居民都住在里面,加大了施工难度,但会尽可能地保存时代记忆,留住烟火气。

  行动

  找准定位既要“存老”又要“开新”

  1889年,15岁的荣德生第一次出门,到上海当学徒。他背上行囊,在荣巷西浜口乘船出发……无锡文保专家夏刚草告诉记者,荣巷古镇最大的缺憾是少水,“原来是有几条河的,但都被填掉了,仅剩下一个信船码头旧址和东浜、西浜等老地名”。而今,这一缺憾正在被弥补。吴笑虎带记者来到了修复好的西浜码头。只见清溪河畔,一只木船停靠在此。码头旁,竖起“七宝柱”、“荣巷西浜码头旧址”两块简介牌。荣巷原先仅靠水路与外界相通,清溪河直通梁溪河,荣氏子孙正是在这里的码头登船,顺着清溪河、梁溪河、大运河勇闯天下。

  荣巷里,荣氏的故事讲不完。荣毅仁纪念馆负责人黄芳透露,该馆年均客流量约5万人次,周末上海游客占比很大。上海人来荣巷看什么?“看看在上海办实业办得风生水起的无锡荣家究竟什么样。”在荣氏宗亲们看来,荣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就是要讲好荣氏故事,挖掘好工商文化。讲好荣氏故事,除了以“最少干预”原则修复建筑,夏刚草认为,还要尽量保留原住民,留住原住民的历史传统与生活方式,让其与建筑和谐共存,守住原汁原味的街区文脉,这是最生动的街区景观。他建议,比如荣巷老街的沿街商店,可以以经营传统小商品和服务业为主,做出特色来。别处买不到的东西,到荣巷老街来买,凸显其存在价值。

  历史文化街区的复杂性和时代性,决定其不能脱离自身特征和地域环境而独立存在。因此,只有找准街区定位,以此为出发点,明确街区在城市中的价值地位,将街区的景观特色、传统文脉与文化内涵嫁接到新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才能活出自我。“运河绝版地 江南水弄堂”是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标签;惠山古镇是天下人的寻根地、精神家园;荡口古镇以华氏义庄文化名扬四方;小娄巷乃书厢人文地、千年才子巷。荣巷的个性也很鲜明。“荣巷是无锡荣氏的血脉之地,是荣氏工商创业者的启碇之地。”无锡文史专家汤可可表示,保护和修复荣巷,既要“存老”又要“开新”,要提炼荣氏家族的精神品格,与当代人的文化精神生活形态相融合,形成新时代创业者的精神栖息地。 (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