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宜兴山里有这样一位“奇人”

  这个人平时话不多,一旦开口,还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他叫程一新,当过铁道兵,退伍回到家乡宜兴后,扎根山村,几十年如一日,做成了许多有学问的人才能完成的事。譬如,他研究易学,出版了专著;他研究农事和果树栽培,出了专著;他研究陶瓷材料和易学文化运用,设计生产的紫砂壶作品获得了作品专利证书;他研究诗词格律,成为宜兴楹联学会会员和荆溪诗社的骨干成员。按照时下的时髦说法,程一新是一位跨界人才。

  9月25日上午,程一新从阳羡湖畔的家中赶到丁蜀镇上,与陶瓷材料专业人士探讨如何通过陶瓷工艺的烧成环节进行技术革新,将陶与瓷实现有机统一,创造出精美的陶瓷器件来。他设计的紫砂壶上,有青瓷材料附着,这是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与失败之后的科技结晶。这样的紫砂壶,别人想也不敢想,他做成了。

  阳羡湖畔是美丽山村,程一新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如今,由于当地实施阳羡溪山重大项目建设,他的老屋被拆了,安置在茶圣家园小区。这个小区是无锡市农村环境提升和农房改造的样板小区,因为生活变迁,程一新一家人成为这个美丽小区的住户。

  通常,要表述一个人的社会身份与他所从事的专业工作有关。然而,也有例外。譬如宜兴山村的程一新,迄今为止,他出版了易学专著,是中国易经协会会员;他是作物栽培专家,编著的《栝楼高产栽培技术》一书,由中国教育出版发行集团出版发行,获得了科技进步奖,成为安徽绩溪等中国南方诸多城市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重要教材。此外,程一新还潜心陶瓷材料研究、诗词格律研究等等,并且每每有所建树。

  程一新的学问庞杂,是一位多面手。长期以来,程一新没有固定工资性收入,出版书籍或者接待各地战友、易学爱好者等等,完全自己掏腰包。去年开始,他又被邀请到《湖㳇镇志》编写组帮助工作。不过,在程一新的朋友和当地村民眼中,他是一个值得称道的人,是一位有学问的人,熟悉他的当地镇村干部在提及程一新时,伸出大拇指称赞:“这个绝对是我们湖㳇山里的多面手!”

  因为程一新平日里总沉浸在个人兴趣与爱好中,日子过得十分舒坦。行伍出身的程一新热心社公益事业,程一新担任着江苏省铁道兵联谊会理事,甘肃、陕西、辽宁大连等地的铁道兵老兵到过他的家,宜兴山村俨然成为铁道兵老战士心目中的南方驿站。前年,中央电视台纪录片《永远的铁道兵》栏目摄制组慕名赶到宜兴山村,在程一新家的老屋里“蹲点”,从这个山旮旯里的铁道兵驿站采集素材。

  (晚报记者 何小兵/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