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在220千伏通德桥变电站计划停电现场,随着监控大屏上的“通德桥变Ⅱ段母线负荷转带完毕”窗口跳出,无锡配电自动化主站“线路负荷自动转移”智控模块成功应用,这也标志着无锡配电自动化智能应用升级,无锡人用电更安心啦。
据了解,“线路负荷自动转移”智控模块就如同无锡供电公司应对变电站母线突然失电的“特种兵”,能在电网发生大面积故障后实现系统自愈。其“分钟级”的响应速度能确保故障停电范围最小、停电时长最短,尽最大可能减少事故对居民、工商业用电影响。“从变电所方案制定到负荷转供完成,整个操作原本需要3个多小时,最终仅用时3分27秒就全部完成。”运维人员介绍,整个模块运行分为两个部分:停电方案的编制和方案的具体操作。在本次计划停电过程中,原本需要两小时才能完成的变电站全停转供方案编制,仅用时10秒便自动生成。具体操作部分就更快捷了,通过“一键顺控”功能,运维人员再也不用来回往返操作现场,所有操作均可远程遥控完成,一条线路的操作时间由原先的30分钟缩短为20秒。
除了电力“黑科技”上线,“新基建”也完善了配电网络,大大缩减了停电时间。在海岸城郦园小区,一个拥有物联网“大脑”的“高智享”站房能主动感知“危机”。该站安装了100多个传感器,可对站所内电气量、开关量以及状态量全方位采集,能自动判断故障并自行调整,实现空调、除湿机等装置的就地控制,并将信息实时传输到供电公司总部的监控平台。“以前居民发现家里停电要先打报修电话,抢修人员再上门排查找到故障点,现在哪个开关出了故障,监控平台上一目了然。”无锡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室人士说,有了这样的配电网络,站房故障巡视时间缩短70%,故障抢修效率提升20%,居民年均停电时长可降至5分钟以内。
据悉,目前配电物联网系统的建设主要集中在太湖新城片区,下一步将推广到全市更多具备建造或改造条件的区域。据统计,去年全年8760个小时中,无锡电力用户平均停电时长为2.76小时,智能电网的建设将让停电时长进一步降低。据测算,随着配电物联网系统的逐渐覆盖,未来停电故障点排查时间将缩短到1秒以内,整个抢修流程至少缩短一半时间,对于配电物联网系统覆盖区域的用户而言,每位用户每年的停电时长平均不到5分钟。
(蔡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