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焦点新闻

让古老的运河“活”起来

苏州吴门桥街道创新文化产业的启示

  留园冠云峰形状的奶油雪糕。  (资料照片)

  苏州环古城护城河,大运河的支流。(张健 摄)

  “蓝·芳华文化创意产业园”一角。 (汪自力 摄)

  横塘驿站。(汪自力 摄)

  未来的苏州考古博物馆模型。 (汪自力 摄)

  长近1800公里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2014年6月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沿河各地在围绕构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可谓殚精竭虑。

  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刚刚在无锡闭幕(淮安设分会场),下一届运博会的主办地苏州就已经开始忙碌。国庆期间,记者应邀参加了由姑苏区委宣传部、苏州日报报业集团组织的一场研讨活动。让我们看看这座古城围绕着大运河“最精彩”一段是怎样谋划的。

  大运河在苏州段的文化遗产星罗棋布,其中又以吴门桥街道的辖区占据了“最精华”的位置。此次研讨在此举办,既是对这里文化创意产业兴盛的褒扬,也是对未来的建设寄予着厚望。

  瞄准未来的文创产业高地

  文创产业被视为推进“新经济”的一个重要抓手,自然也是用好运河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载体。

  位于人民路上的“蓝·芳华文化创意园”,一片高饱和度蓝色覆盖下的老建筑,原是上世纪60年代一家著名的电子企业。在新的时代,它被委托给来自南京的“江苏蓝园191服务平台”运营,这家以打造创意产业园为特长的机构,在全国已经经营着40余家“蓝”字号园区。“蓝·芳华”的定位是影视主题创业社区,以“文创+”为延展,引入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服务的“大未来产业”,构建“蓝朋友影视主题众创社区”,为影视、音乐等相关文化业态的人才提供孵化及交流展示平台。假日期间,虽然许多公司都关着门,但咖啡馆、宠物馆这些时尚空间里,还是拥满了摆POSE的年轻人,显然这里已经成了一处网红打卡地。

  从吴门桥到横塘驿站

  横跨运河、近傍盘门,因吴中门户之意而得名的吴门桥,是苏州的一座标志性很强的古桥。这座江苏省现存最高最大的单孔石桥,与邻近的盘门城楼、瑞光塔组成了“盘门三景”,近年被整合为一个24.86公顷的盘门风景名胜区。眼下,紧邻盘门景区和环古城河风貌景观带,一个总占地面积3.76万平方米,以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尽显古城风韵的“吴门印象”大型餐饮、休闲、娱乐、文化旅游配套特色商业区又在营造中。

  从盘门沿古运河向西,运河和胥江交汇之处,一处四角飞翘的亭型建筑出现在眼前。楹柱上一副“客到烹茶旅舍权当东道,灯悬待月邮亭远映胥江”对联,显示着它的不凡。这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江南运河沿线仅存的古邮驿遗迹。开设水上巴士,将苏州城内运河沿岸诸多名胜“串连”起来,成了许多专家的共识。

  新郭渔家村:

  发挥文化的“整合效应”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苏州的城市区划进行了几次重大调整,原属西南郊区的石湖景区,也成了吴门桥街道的辖区。沟通运河与石湖,全方位打造文化旅游事业成了该街道新时期的一项重要规划。

  在此次研讨中,专家们实地查访了即将再次启动的新郭渔家村项目。这个项目位于石湖风景区的北侧,春秋时期曾发生过激战的越城遗址,是这里最古老的文化遗迹。建造一座比美苏州博物馆的考古博物馆、配合光电效果制作一台反映当年吴越大战的情景剧,已经列入规划。围绕着周边的远山近水,将精心打造一片与环境融为一体的体验型民宿式高端休闲度假区。忙碌的都市人来到这个全新的新郭村,将度过一段听水声、伴轻风的美妙假日生活。

  吴地中秋民俗有八月十八看“石湖串月”的传统。10月4日,苏州人在新郭渔家村迎来了第三届“游石湖看串月”盛会。三天活动期间,这项传统民俗活动吸引了线上线下90多万人次体验。记者在现场看到了创意生活集市、音诗会、船拳展演……而线上还有“云端逐月”导览再现“姑苏繁华图”、现场直播等等。一场“石湖串月”以“串”字贯穿始终,这似乎点明了新时代文化创意融合古今、沟通中外,在多种元素的参与下,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激发出更多活力的核心。

  【专家观点】

  美食是品牌塑造的捷径

  居易(苏州科技大学教授)

  大运河姑苏段遗产资源的挖掘整理,更需要的是文化的传承和大运河古为今用的活态保护。

  号称准一线的文化名城,现今居然没有一处众所周知的美食集聚地品牌。昔日闻名遐迩的嘉余坊、太监弄、凤凰街等街区早已名消实亡。以至于无论本地人还是外来客,“借问美食哪里有,问谁谁都一发懵”。星星点点的“独一桌”、偏僻乡郊的农家乐、综合体地下室里的美食街,又岂能与融入古城氛围的充满烟火气的美食街区相提并论。打造“运河美食坊”,应该是一条资源整合、拉动消费、再现姑苏繁华品牌塑造事半功倍的捷径。

  “吴门印象”,紧邻苏州盘门景区和环古城河风貌景观带,既有古城风韵,又有运河特色。无论是规模、场景、区位、风情,都是创建“运河美食坊”的绝佳所在。

  文创是面向年轻人的产业

  沈健(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教授)

  文创产业的灵魂是文化,核心是创意。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和服务不同于传统的制造业,企业运作模式也区别于传统模式。以往我们一说“文化”就会联想到胡子一把的老人,而文化创意产业却是面向年轻人的。今年夏天推出的虎丘云岩寺塔、留园冠云峰、拙政园见山楼雪糕,让园林能够“吃”了,一下子就吸引了无数的眼球。还有,苏州有上千家的面馆,为什么只有同德兴能成为网红打卡地?

  文化本身是不会赚钱的,只有通过文化创意设计、故事包装和IP植入,创新商业模式,提高文创产品的附加值,才能让消费者产生认同感和品牌忠诚度,延伸出文创产业链。

  延续文脉打造“苏样”理想生活

  蔡斌(苏州市职业大学教授)

  吴门桥街道的辖区里包括了许多大运河的精华,它的名称里又有一个“吴”字,我们大可以用这个“吴”来擦亮它的招牌。苏州向被称为“吴地”,苏州文化、三吴文化、江南文化的概念又是密不可分的,我们苏州当地惯用的“吴门”概念可以说是非常精准的。在吴门桥的范围内有一些重要的历史节点:春秋时代的越城遗址、三国时的孙策墓、苏州这个名称的起点新郭村(隋代)、元代张士诚的遗迹、明朝石湖一带诸多文人的足迹更多……可以说这里传承吴文化的脉络是非常清晰的。

  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通过一段时间持久不懈的文化软实力工程打造,让这里成为人民实现幸福安康生活理想的“新苏样”。而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我们充分关照本区域范围内底蕴十足的社会文化基础以及丰富深厚的民俗资源,树立本土化的公共文化产品意识,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动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吸引更多社会阶层、群体,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及新苏州人参与到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习和传播中来。

  (晚报记者 汪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