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看无锡

“社区医生”上门一通乱侃 15元的药膏320元卖出

多次诈骗独居中老年人,她吃了官司

  本报讯(晚报记者 甄泽)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中老年人群对疾病的恐惧来推销药品、保健品,打着送健康的旗号诈骗钱财。近日,江阴法院就审理了一起此类诈骗案。

  司某某曾在2012年因诈骗罪获刑,刑满释放后不思悔改,反而想着“重操旧业”。她将自己的目标定为独居的中老年人。为博取信任,她冒充社区医生,谎称自己是医院派来上门检查身体、看病的:“我就给他们量量血压、用听诊器听一下心跳,血压是会量的,但是听诊器我是不懂的,听不出来的,我纯粹是乱说说的。”

  一通操作之后司某某便以“心跳过快”“腰椎间盘突出”等理由让对方以高价购买自己低价买来的药粉和药膏。司某某交代,这些药膏药粉都是她从药店购买的普通伤筋膏药,一盒药膏仅15元,但在其天花乱坠地鼓吹之下,将药膏以320元、将药粉以40元卖给了老人们。

  通过这种方法,司某某屡屡得手,她先后18次在江阴市徐霞客璜塘镇、祝塘镇等地居民家中骗取他人财物,合计7039元。有些受害人直到跟子女、朋友提及或向医院核实后才发现上了当。

  日前,江阴法院审理了此案,法院认为司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公民财物,数额较大,已构成诈骗罪。司某某曾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后五年以内再故意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系累犯,应从重处罚,鉴于其到案情形符合自首的法律规定,当庭自愿认罪,已退赔损失并取得谅解,予以从轻处罚。最终判处司某某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四千元。

  法官表示,市民特别是居家的中老年人,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此类案件,一般在没有预约的情况下医生不会主动上门,如果社区有相关公益活动肯定会提前公告通知,不要被一些所谓的免费体检迷惑,千万不要购买来路不明的药物、保健品。遇到借行医骗钱的行为,一定要及时联系子女和社区处理,必要时报警求助。此外,由于老年人防范意识相对较弱,平时家庭成员要多关注、多提醒,提高其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