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乐龄·悦苑

这个东阳老人不一般  曾在故宫修复古建筑

  57年前,开始学习手艺的小木匠李巧荣,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参与故宫维修。以前的木匠全凭手艺吃饭,肩挑工具,走南闯北。李巧荣走着走着,走进了故宫。

  高超手艺 因缘“入宫”

  李巧荣42岁时,在北京给一户人家做家具,正逢故宫招收能工巧匠修缮古建。户主在故宫工作,认可李巧荣的手艺,便引荐了他。

  “在北京很多次经过故宫,只能外边看看。没想到靠着手艺,进去了。”李巧荣笑说。在这座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结构古建筑群,李巧荣一待就是3年。

  入故宫前,李巧荣知道这是古代皇帝住的地方,但没敢想象它的样子。初入故宫,当他见到保和殿后的云龙石雕,十分惊讶:“这么大的石头是怎么抬进去的?”

  故宫历经百年风尘洗礼,需要修缮的地方不少。李巧荣的工作是修复故宫内的木制品,桌椅、门梁、摆件等。“在故宫修缮有规矩,不能乱走,每修缮一处,都会围起来。”李巧荣说,木匠有专门的制作间。

  修故宫需要高超的手艺和精益求精的“匠心”。木制品必须根据原本的样式一模一样地修缮,按卡尺精确到毫米。李巧荣说:“修缮比新做费功夫多了,重新做可能只需2天,修修得10天。但是,要做就一定要做好,这种活没有返工。”

  揭开尘封已久的瓦砾,穿过时间的阻隔,木匠用手艺与古代匠人对话。

  初中务农 晚年爱上景观

  李巧荣20岁时,跟随村上的一位师傅学习木工。李巧荣脑子灵光,学得很快,得到师傅的夸奖:“你是我10多个徒弟里,学得最好的。”不过半年时间,李巧荣便能独立完成作品。他开始走南闯北接木工活,涉及木工手艺的活他都干。

  他去过全国很多地方,在昆明,因为手艺好,老板甚至问他要不要把户口迁到昆明。但随着年纪渐长,李巧荣减少外出,接些离家近的活。55岁那年,李巧荣收山,笑言退休安享晚年。

  李巧荣平时喜欢摆弄山石花草,2019年开始景观制作。李巧荣说,自己的心愿是用上几年时间,做个“李宅古民居”的缩影景观。

  (据金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