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没什么要说的,因为太随手太常态了;似乎又有很多想要说,从起源到文化,从品种到口感,从选址到环境,从视觉到感觉。锡城的咖啡馆,依然可待。
就这样落地生根
作为一种舶来品,无锡的咖啡馆最早都奔着满足商务交流的需求而开设。随着城市成为日韩投资高地,总部经济日益活跃,外商投资纷至沓来,喝咖啡这件洋气的事,日渐成为普通市民的生活爱好之一。于是,咖啡馆也从厂区附近渐渐“蔓延”到城市中心,成为都市白领聚会休闲的引领地。
说是咖啡馆,但店内除了提供咖啡等饮品,也有甜点和小食。一到饭点,以意大利面、日式料理、炒饭为主食的商务套餐也悉数供应。频繁的翻台率并非格调小馆所求,翻台率不及,经营者便只能从提高客单价入手。毕竟,从成本上考量,一杯咖啡的清谈周转率实在代价太高。
2003年,无锡第一家星巴克开在中山路天安大厦(原大洋百货的位置)。在咖啡馆为数不多的那个年代,星巴克一跃成为了小资的代名词,咖啡也从“坐着慢慢喝”成为一种时尚快消品——买完逛着喝。后来,各种外国连锁咖啡品牌入驻无锡,几乎所有的地标性建筑必有咖啡馆“傍身”,外带咖啡风靡一时。尤其是冬天早上的街头,年轻人手持一杯温暖咖啡、仰饮一口的满足画面,一度成为生活品质感的上佳呈现。
到如今,除了品质服务高度标准化的连锁品牌,一些劲走个性化路线的咖啡馆也遍地开花。外国留学归来的本土人士、定居无锡爱格调的外地人士、甚至单纯酷爱咖啡文化的职场新人,觅得一个街角,就开出一家咖啡小馆,传递自己眼中的审美文化。
情怀这个梗啊
随手在网络平台上搜索,1457个无锡咖啡馆跃然眼前。最传统的咖啡馆经营模式依然存在,不过早已不知升级了多少个“版本”,无论从室内装潢、就餐环境还是饮品质量上,都堪称精致典雅。
日系小清新的简约小馆也不少,通常是木质的装潢、黑白相间的门头,空间不大,但清清爽爽。小馆多是老板亲自运营,准备一杯咖啡的时间,就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待喝完咖啡,就成了朋友。下次再带来新朋友,温馨的感觉似乎无涉交易。
还有些咖啡馆,与酒馆“打通”,可盐可甜——前一秒还是喝咖啡的温柔小美女,下一秒也可以是端起酒杯的飒爽女汉子。跨界的快乐,年轻人秒懂。
咖啡这饮品真有这么好喝上头吗?也不尽然,口感这东西,自在人心。可拿起咖啡的那一刻,仪式感、情怀的前奏涌上心头,尤其是在一人饮或深夜饮时。呷一口咖啡,饮的或是寂寞,或是温柔,或是回忆,或是畅想,或是踌躇满志心意表,或是成事后的深藏功与名,或是片刻的迷离与放空,或者——什么也不是。
能饮一杯无?可待!
(天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