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看无锡

世界粮食日来了,带你逛逛现代大粮仓

  在第40个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记者到无锡的米厂、仓库实地探访,真切感受到维护粮食安全、节粮减损等方面的科技进步,丰富对“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认识。

  百年米厂:

  “工厂不种田,照样要增粮”

  宜兴市和桥米厂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勤荣说:“工厂不种田,照样要增粮。”乍一听,不知道究竟。徐勤荣对此做出诠释:“农民辛苦种田收粮,到我们加工环节,不能有损失,而且我们已经通过设备优化实现了出米率显著增加。比如说,我们每天将600斤原粮进行加工,生产成品大米400斤,这个出米率比过去高了,这就是‘增粮’,这就是有效供给。”

  和桥镇一度被誉为“小无锡”,稻米加工是这个水乡小镇的特色产业,与历史上的无锡米市紧密关联。宜兴市和桥米厂有限公司是一家百年米厂,创始于1886年,最初的商号是“乾錩馀”。经过几轮所有制形式变更,如今的米厂成为一家股份制企业。去年,他们获得江苏省商务厅颁发的“江苏老字号”牌匾,全省粮食加工企业当中,只此一家。

  在大米生产车间,拟人化的机器手进行搬运粮食,“机器人”只管干活儿,一声不吭,科技感十足。目前,宜兴市和桥米厂有限公司拥有了年产10万吨级现代化大米生产线,为保证食品质量安全、保留米品原始天然的风味提供了设备能力保障。

  对商品大米进行重金属检测,如今已经成为宜兴市和桥米厂有限公司的一个工作内容。总经理徐勤荣表示,作为一家百年米厂,粮食安全责任千钧重,决不能用粗加工来消化无锡的优质原粮。徐勤荣说,武汉粮科院的专家在他们米厂实地参观后,给予高度评价。

  新型粮仓:

  综合科技集成装置

  颗粒归仓,人们对此耳熟能详。然而,粮食入库后如何确保粮食安全、如何实现节粮减损,其中有不少妙招。作为江苏省无锡国家粮食储备库宜兴分库,位于宜兴市官林镇钮家村的无锡锡储粮食储备有限公司有4只硕大无朋的谷物仓,因为形制美观,集群而筑,在水网密布的宜兴平原乡村显得抢眼,成了当地的乡村景观。

  巨大的谷物仓依次标注了“Q1”“Q2”“Q3”“Q4”,“Q”为浅圆仓的首字母。这4只浅圆仓于2016年开工建设,当年投入使用。无锡锡储粮食储备有限公司的羊总介绍,浅圆仓气密性好,生产作业时体现高度自动化。尽管浅圆仓建设工艺要求高,但是,粮仓内集约了隔热、温湿度、定向通风、环形单管风机等除杂降水、确保能源安全的综合科技集成装置,自运行以来,30多个批次没有出现一粒粮食损坏,完全达到设计要求。目前,每个浅园仓平均储粮7000吨,共计储粮28000吨。加上现有的三幢平方仓,这个占地只有30.6亩的粮库总仓容达到5.4万吨。

  在无锡锡储粮食储备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机终端进行粮库的运维和实时监测。偌大一个粮库,目前仅有10名工作人员。因为推行了综合科技管理手段,如今的粮食储备和传统意义上的农家储存粮食的行为方式已经发生迭代变化。

  (晚报记者 何小兵/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