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读本(2018)》载:“惠山泉,浓缩了惠山的精华,是惠山的精魂,也是无锡的标志性景物。”依笔者看来,惠山天下第二泉,何止是惠山的精魂,它是梁溪的源头、无锡的精魂,是无锡底蕴深厚、魅力独具、最富个性特征的城市品牌。虽称第二,却是唯一!
挺拔生石缝
长护泠泉亭
桂花香里的惠山,朗日高悬,金风初起。正值公园举办金秋茶会,遍地雅集,熙熙攘攘。遥想明正德十三年清明节,江南才子文徵明与一众友人相伴来锡,于二泉举办茶会。文徵明为之留下画作《惠山茶会图》,今存北京故宫博物院,1997年被印成茶文化邮票公开发行,使这五百年前的雅事广为人知。
何止五百年,自南朝开山,惠山即以林泉幽美闻名,唐大历年间开凿泉池后,一千二百多年汇成文化长流,终成大观。二泉庭院的建设,滥觞于唐会昌年间,至清乾隆年间,最终形成完美格局。清咸同兵燹,庭院建筑一度毁损,同治克复后即按原格局恢复,至今又一百五十多年。
站在泉亭之前,怀想种种故事,一抬头便望见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树。想来,它应该是战火浩劫后庭院修复时栽种的。这是棵糙叶树,《目录》编号49,树高18.2米,胸围径169厘米,冠幅19平方米。它位于泉亭之南,立在岩石缝里,主干挺拔,冠盖完整,侧向东北方向开展,轻轻俯首捍卫着身旁的泉亭。初秋时节,此树已落叶纷纷,树色苍黄,颇有古意。当然,在这万古名泉旁,它只是个“年轻人”。
本然故乡叶
日迫桑榆景
糙叶树是榆科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多散生于山区的沟谷、溪流附近。其属中庸性树种,适应性广,寿命长,很多地方存有千年老树。如青岛崂山下清宫就有老树,传为唐代所植,名曰“龙头榆”。
糙叶树是无锡地区的主要优良乡土树种,马山桃坞村曾有古树寿达870年,已死亡。现存古树中最老的在太湖街道东顾巷,树龄270岁,《目录》编号462。但目前,糙叶树早已淡出园林绿化者的视野,无人采种,无人育苗,更谈不上应用,以致日渐稀少。
而在这无锡精魂的庭院,能够保有一棵古老而健壮的乡土树,实属幸事!
甃石封苔深 信非第二流
惠山自古多泉,茶圣陆羽在唐肃宗上元初年隐居湖州时曾来过惠山。因此惠山泉的茶文化历史,似可从陆羽算起。不久后的代宗大历年间,无锡县令敬澄于惠山第一坞——白石坞,开凿疏浚惠山泉,并筑砌泉池。
惠山泉被称作天下“第二”,最早见诸唐代状元张友新《煎茶水记》所引两说。一为陆羽之后的茶家、刑部侍郎刘伯刍的品评:扬子江中泠泉第一,惠山石泉第二。另一说为张友新从饶州荐福寺楚僧笔记中检得:扬州刺史李季卿在淮扬邀陆羽煮茶品水,陆羽品评天下二十种宜茶之水——庐山康王谷洞帘水第一,无锡惠山石泉第二。对于后一种说法,多有怀疑是张故弄玄虚。后世对于“第一泉”演绎了更多版本,有说济南趵突泉的,也有说北京西山玉泉的,不一而足。但对于“第二泉”则毫无争议,始终唯一。
天下第二泉为裂隙泉,泉水源自天上降水,经乌桐砂岩石隙中流动过滤,含矿物质多,水色清纯,甘洌可口。第一个给二泉打广告的无锡人,是唐代李绅(772—846),他曾在惠山寺读书经年,科举得中成为无锡历史上第一个进士。他深情地称惠山为“家山”,赞美二泉为“灵液”。
宋代,茶文化由崭露头角进入发展期,至明清时更盛。宋代东坡先生在熙宁六年岁末所吟《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为千古传诵。明洪武年间由性海和王达、王绂所倡导的竹炉煮茶这一寺院茶遗韵,也在三百多年后的清乾隆辛未年二月二十日,于惠山寺“竹炉山房”重演,让乾隆帝发出“俄顷骨已仙”的浩叹,并有长诗纪其事。
今日的二泉庭院,中轴线上有泉亭、厅堂及自成体系的泉井、流泉和池沼,旁缀太湖石峰、嶙峋假山及扶苏花木。二泉水系包括上、中、下三池,上、中池在泉亭内。该亭现建筑为晚清重建,亭壁嵌元代赵孟頫所题“天下第二泉”石匾。该匾原为木制,于明代流失,清代在镇江丹徒发现,嘉庆八年摹刻于石。漪澜堂为庭院中部的主体建筑,得名于苏东坡第二次游惠山时所作的佳句,“还将尘土足,一步漪澜堂”。漪澜堂下有暗渠,将二泉上、中池的泉水导入下池。“天下第二泉”题刻,为一组青石材质镌刻而成的巨大碑刻,由六个部分组成。其中,王澍手书“天下第二泉”刻石,擘窠大字,遒劲丰神。后人谓“得兹刻也,山若增而高,泉若增而芬”。
二泉之本在水,之神却在那轮月色。二泉月色何时最美?听本地老人说,每当农历七月半盂兰盆节,晚上九时至十一时,一轮冰清玉洁的皓月,倒映在下池清澈见底的泉水里,波光粼粼,脉脉含情。
天然图景固不易得,而二泉映月早已随着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的二胡曲流淌在无数人的心头。琴弦上那如慕如怨、如诉如泣的宛转旋律,使天下第二泉益发神韵动人,化为精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