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看无锡

悬铃木百年 西水墩千载

  秋日的午后,站在西水关桥上西望西水墩,墩上树木蓊郁斑驳,仿佛环城河中浮着的翡翠。墩东头临水处,繁树丛中跳将出一棵大树的伟岸身姿,它通身渐显土黄色,矗立在碧蓝的天空下。

  出地三分破

  过秋掌叶黄

  穿过现今的民族工商业博物馆,沿河跨过廊桥,辗转小径来到它的身边。只见它树势高大雄阔,主干自地表分为三股,如三根立柱每股笔直挺拔,下部侧枝不多,上部开展、冠盖相接。枝头掌形大叶正在渐渐变色,一树苍黄;树底下片片枯叶铺满,一地秋意。

  这是一棵二球悬铃木,《目录》编号300,树高23.8米,地围径217厘米,冠幅1平方米,树龄约120年。虽已入秋季,但高树依旧英姿飒爽,一派康健茁壮的样貌。

  世界上常见有三种悬铃木:一球悬铃木,多见于美洲,也叫美洲悬铃木;二球悬铃木,为一球悬铃木与三球悬铃木在欧洲杂交所得,也叫英国悬铃木;三球悬铃木,原产于欧洲东南部至西亚,也叫东方悬铃木、裂叶悬铃木、鸠摩罗什树等。

  三二金铃动

  转入梧桐声

  我国常见的二球悬铃木,树形雄伟,树冠广展,叶大荫浓,又耐修剪整形,是世界著名的优良行道树,我国习称其为“法国梧桐”。究其原因,悬铃木是外来树种,当初因叶形肖似,而被误认为是梧桐。其实,它与中国梧桐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植物。

  三球悬铃木很早曾引入我国。据文献记载,在东晋时即从陆路传入,被称为净土树。相传印度高僧鸠摩罗什来华宣扬佛法时携入栽植,西安西南户县鸠摩罗什庙曾有两株大树,寿命超过一千六百年。虽然传入中国较早,但该树种长期未能继续传播。而古罗马人将三球悬铃木由原产地传播到欧洲各地。17世纪,西班牙人将三球悬铃木和来自美洲的一球悬铃木种植在相近地方,偶然杂交出二球悬铃木。19世纪,二球悬铃木作为园林绿化植物在伦敦开始流行,因而英语中称之为“伦敦悬铃木”。此后引种到法国和欧洲大陆其他地区,进而成为纽约、巴黎等城市林荫道的主要树种之一。

  “伦敦悬铃木”在登陆上海后,却摇身变为“法国梧桐”。追溯历史,我国城市原并无栽种行道树的习惯,后由上海领风气之先。据《上海园林志》载:上海行道树始栽于1865年英美租界当局在外滩边种植树苗,尔后法租界也开始在外滩码头种植,树种以悬铃木为主。到1939年,法租界有行道树1.29万棵。“伦敦梧桐”长势良好,成为理想的行道树种。其后,二球悬铃木从上海法租界陆续引种推广,“法国梧桐”这个地方名字也传遍全国。

  梁溪带晓月 松菊荐水仙

  西水墩的悬铃木,是最早引种到无锡的“法国梧桐”。它的引种与120年前西水墩上兴办保兴面粉厂有关。1900年6月,在广东海关当差的荣德生告假回家,走水路途经香港,在码头等船时,看见工人在装卸进口面粉场景,不禁触景生意。当时,国外进口的“洋粉”几乎垄断中国面粉市场。荣德生回沪后,与兄长荣宗敬合计,决定着手在无锡开办面粉厂。荣氏兄弟与父亲的好友朱仲甫集股筹办面粉厂,买下太保墩作为厂址,取名保兴面粉厂,这是无锡史上第二家近代企业。1902年3月17日,保兴面粉厂终于建成投产。后来增资扩股,改名为茂新面粉厂,厂址扩展到西水墩南岸。茂新面粉厂旧址,现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设有民族工商业博物馆。一棵悬铃木,是这个曾经辉煌、充满故事的企业留下的活着的见证。

  面粉厂所在的这个太保墩,就是西水墩,旧名窑墩、灵墩,面积十点二亩。其得名据传与西施曾到此有关,因而名西施墩,音讹为西水墩。明永乐十三年,无锡士人倡议邑之八景,其四为梁溪晓月,即描绘此地景色。

  墩上毗邻关帝庙,曾建有西水仙庙,为无锡名胜之一,其来历与王其勤抗倭有关。据载,明嘉靖三十三年,倭寇犯境,无锡知县王其勤主导筑城防守。八月初五,邑人张守经率乡勇乘舟出水西门迎战,毙贼酋名“四大王”。是役,义士何五路等三十六人殉难。邑人因此于西水墩设庙祭祀。王其勤卒后,无锡民众感念其功绩,在南门外建造松滋王公祠,尊其为“南水仙”。明万历年间,于惠山听松坊新建松滋王公祠,将西水仙祀主三十六义士迁往听松坊附祀王其勤。

  清顺治时,将西水仙庙改祀明天启初年的无锡知县刘五纬,又称刘侯庙。刘五纬在任时,历时三年修鹅子岸、芙蓉圩等水利工程,治理无锡西北隅水患。后蒙不白之冤去职,民众感其德,立庙祀之。清咸丰十年,庙毁于太平军兵燹。同治时,渔民集资重建,名西水仙庙。

  西水墩上的风云并未消散。1925年,庙内设无锡第一所工人夜校,学习文化同时宣传革命,被誉为无锡工人运动的摇篮。2000年,全面翻修,终成今貌。

  古往今来,主政无锡的地方官不知凡几。而民间唯一为王其勤、刘五纬建庙祭奠。他们一个修筑城墙,保境安民,被祀为“南水仙”;一个兴修水利,与民生息,被祀为“西水仙”。千年良吏两水仙,又都在西水墩上留下了索引。但愿后世之无锡人,在这安宁湖山间循迹凭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