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焦点新闻

他失手重伤儿子,多方合力修复亲情裂痕——

亲职教育让问题父母“回炉”

  (视觉中国)

  近日,新吴区检察院举行了一场不公开听证会。经过几个月的亲职教育和监护考察,检察机关综合各方意见,决定对一起父亲过失致儿子重伤案相对不起诉。曾经,这个家庭亲子关系矛盾丛生,如今,亲情裂痕逐渐修复。

  因为网课作业,初中生被打进手术室

  3月下旬,正值疫情期间,新吴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主任师夏接到区妇联一个电话,说接到医院的报告发现有个父亲把14岁儿子打伤,儿子进了重症监护室。妇联接报后将线索移交警方,同时报告给了检察机关。

  父亲张伟(化名)是主动投案的,他说疫情期间学校让孩子在家上网课,孩子功课有些松懈。事发当晚,他回家看见儿子小宁(化名)在玩手机,没写网课作业,顿时就生气了。父子俩发生了激烈争吵,张伟随手拎起塑料凳砸向小宁,小宁躲避不及被砸中了脑袋。小宁跑出了家门,十分钟后张伟冷静下来,感到很后悔,便出门去找小宁,可找了一圈没找到。约二十分钟后小宁捂着头回来,说头很疼。张伟赶紧带小宁去医院检查,由于慌里慌张,第一次忘记戴口罩,回家取了口罩又发现忘记带医保卡,直到第三次才看上病。结果,拍完片子医生说小宁颅内出血,必须马上动开颅手术,张伟当场就傻了。后来他在医院守了儿子一个多月,肠子都悔青了。

  所幸手术和治疗都很顺利,事后小宁补充了一些当天的情况。小宁说其实把作业写好了,父亲回家后一直唠叨让他很烦,所以故意说没做完。父亲生气地骂了他,还说再不写完妈妈回家后会教训他,这让小宁更烦躁了,因为自己一周前刚为了功课的事情挨过训,当时父亲站在一边不帮忙,他本就在生父亲的气。被凳子砸到后,他坐在楼梯间,看着父亲出门找他,后来头痛得厉害才回家。

  专业团队介入问题家庭系统帮教

  小宁的伤势经法医鉴定构成重伤二级,张伟涉嫌过失致人重伤罪,按法律应追究刑事责任。检察官了解到,平时都是张伟照顾小宁生活起居,承担了主要的监护职责。此前他没有过殴打、家暴情形,事发后也非常后悔。“一旦父亲受刑事处罚,那么监管职责会受限,更重要的是,父亲若留下前科,会给孩子将来读书、就业都造成负面影响。”承办检察官陆甜甜说。这起案件在事发场合、事发原因、双方身份关系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能不能给这个后悔的父亲一次机会呢?

  带着这些思考,师夏与区妇联多次会商,将小宁一家纳入该区“一路童行”儿童保护项目。组建由心理咨询师、专业社工组成的团队,对小宁开展心理疏导,对小宁的父母开展亲职教育,由社工组织制定个性化帮教方案,对这个家庭开展系统帮教介入,重塑家庭关系。检察机关探索建立监护考察制度,对张伟设置监护考察期,签订监护考察协议、监护人保证书,督促他修正教育方式方法,根据考察期的表现再作出相应决定。

  一份不起诉决定书保住了家庭的完整

  经半年多的各方努力,原本激烈的家庭关系趋于缓和,亲子关系得到改善。检察官向小宁征求意见时,小宁为父亲求情,说父亲当时不是故意的,自己早已原谅父亲,不希望父亲坐牢。陆甜甜表示,张伟在案发后自首,又是初犯、偶犯,案发后他积极救治小宁,取得了小宁的谅解,这些都是法定、酌定的从轻处罚情节。

  为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检察机关举行了不公开听证会。经评议,听证员认为案件发生在家庭内部,是父亲管教子女导致,客观上方法失当,但含有教子心切的成分,主观恶性相对较轻。几名听证员一致认为完整的家庭对孩子成长很重要,赞同检察机关拟做出的决定。听证会现场也变成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考虑到小宁8岁前在老家生活,与父母共同居住时间不长,为了孩子将来的成长,听证员对后续教育方式给出了建议。随后,新吴区检察院做出了决定,对张伟宣告相对不起诉,并交给他一份沉甸甸的训诫词。

  思考

  亲子情感需要正向表达

  不起诉决定作出了,帮教工作仍在继续。回忆近半年来的帮教,乐助社工事务所社工田文静感慨万千,她说这个家庭具有一定代表性,能给不少家庭的教育方式带来启示。

  “插手别人家务事”并非易事,帮教一开始遭遇过难题。有一次张伟打电话求助,说小宁发起了暴脾气。田文静把小宁和父亲都带去做心理咨询。几次咨询之后,小宁敞开心扉,说小时候很喜欢父母,可长大后发现与父母沟通吃力。他们不听解释,母亲连衣服都不给他自己挑选,什么事情都要管,而且不允许他顶嘴。父亲虽然亲近,可常责备他,有时说话很伤人自尊。父母吵架从不避着他,几乎都是为了他的学习争吵,小宁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能让父母满意,为此很烦恼,也羡慕别人家其乐融融的样子。另一边,小宁母亲起初对帮教带有抵触情绪,田文静几次邀她参加家庭、教育等咨询课程,都被她以“工作忙”“身体不适”等理由推托掉。之后一个深夜,田文静给小宁母亲发了段语重心长的留言,表示希望帮助她释放压力,改善家庭氛围,对方终于动容了。

  在田文静看来,小宁家是“虎妈猫爸”模式,妈妈很强势,爸爸缺少一定担当。不过社会上不乏女强男弱的搭配,有的家庭照样相处和谐,为何小宁家出现关系失衡呢?“这是一个指责型家庭,父母子女之间一味互相指责,看不到对方的优点,放大对方的缺点,都觉得自己委屈。”小宁在外人眼中是个白白净净、学习不错的男孩,他开始进入青春期,正处于敏感阶段。然而家庭氛围剑拔弩张,家人之间争着没有必要的输赢,缺乏润滑缓冲,日积月累就容易“出事情”。田文静说,接触中发现这个家庭其实是有爱的,包括父亲体谅母亲工作的辛苦,儿子不在家时母亲担心他吃不好睡不好,父亲来检察院时,本无需在场的母亲却一直坚持陪着……但他们没有用正确的方式表达感情。田文静认为,即使是亲子关系,指责型沟通也会让人误解、让人想逃离,爱需要正向表达出来。希望通过这段经历,让这个家庭每位成员转变态度,优化互动模式。最新一次走访中,检察官发现随着家庭氛围改善,小宁变得乖巧懂事,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举 措

  亲职教育引导家长正确监护

  亲职教育是一个让人略感陌生的词汇,指的是对家长进行的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称职好家长的专门教育,简单说就是教家长怎么当家长。强制亲职教育,则是国家强制涉罪未成年人或未成年被害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接受专业的教育指导,目的不仅仅在于提升父母教养子女的技巧和能力,更在于以国家强制力督促不合格父母切实履行监护教育职责。今年省检察院和省妇联下发《关于联合开展亲职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对通过案件发现的失职父母们,要求接受国家强制力和社会力量合力推动的“回炉”再造,实现从不合格家长到合格家长的转变。新吴区检察院联合区妇联等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共同推动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对于一些家庭监护主体责任缺位的问题家长,明确提出了亲职教育机制。

  为人父母难免有做得不到位之处,但问题父母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甚至给子女一生留下伤痕。“问题父母有可能会侵害孩子,同时可能因为管教不当,导致孩子在未成年时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师夏表示,发现问题父母后,要联合妇联等部门和一些专业社会组织,对父母做强制的亲职教育。待亲职教育结束后,检察机关可以对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进行回访,重点了解未成年人监护抚养状况有无改善、亲子关系是否得以修复等情况,来有效和长效保护未成年人权益。

  (晚报记者 念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