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敏芳:
高级教师,无锡市连元街小学教科室主任,无锡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无锡市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梁溪区首批“名教师”。
关于如何提高写作能力,有人说要多读书,有人说要多练笔,似乎很少有人会说多读国学,其实,国学里也有很多写作小妙招。
妙招一:主要动作要分解
记得有个三年级的小朋友参加龙寺生态园挖山芋的实践活动,他和小伙伴们一起干得热火朝天,黄昏时分已是满载而归,活动很有意思!可回来要写日记了,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半个多小时,才挤了一段: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去龙寺生态园挖山芋,看到山芋叶在微风中摇晃,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拿起铲子,用力挖山芋,挖呀挖呀挖,用了吃奶的劲儿,终于挖到了一个胖山芋,大家可开心啦!”
这段话把事情说清楚了,却看不出活动多有意思。我们来看看一篇短小有趣的文言文,也许你就能悟出一些道理来。
猫捕鱼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这篇小古文写了一只猫捕缸里金鱼的事儿,仔细读读,会发现作者把“猫捕鱼”这件事写得很生动,抓住了“伏”“坠”“跃”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把主要动作“捕”分解开来,文中的“猫”捕鱼未得反而“全身皆湿”就跃然纸上!由此,写挖山芋能否做到写“挖”不见“挖”呢?主要动作要分解,果然是国学里的写作小妙招之一呢!
妙招二:人、物特点要抓住
同学们经常会遇到写人、状物的作文,老师也常常会说:“写人、状物的作文就要抓住人和物的特点来写,要写得具体生动”,关键是怎么把特点写具体呢?小古文《猫斗》也许能给你启发。
猫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这个小故事写了黄白两只猫在打架的事儿。“鸣”“耸”“竖”“射”看出这两只猫都很好斗,“斗”是这两只猫的共同特点。那么黄白二猫的不同特点在哪里呢?“奋起逐之”,黄猫乘胜追击;“稍退缩”“走入室”“不敢复出”,白猫败下阵来。短短46字,把两只猫的异同点都写得淋漓尽致。
由此看来,要写出精彩的写人或状物的文章,就要仔细观察,把其特点写清楚,才会使文章充满生命力。
妙招三:人物语言要生动
在同学们的作文中,常常会读到这样的三“不”作文,那就是“不许动”“不许说”“不许笑(哭)”,试想,文章里这样的三“不”人物不就是木头人了吗?在写作时,要让笔下的人物有表情,会说话,有动作,会思想。其中相对比较容易把握的就是“说话”——人物的语言了。那么,怎么写好人物的语言呢?
性缓
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其人遽(jù)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
故事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慢性子和急性子。很多人在一起围着炉子烤火取暖,急性子的衣服下摆被火烧着了但他自己不知道,慢性子看到了,却不慌不忙地说了六个短语,还在犹豫到底说不说,遇到如此紧急的事情竟还这么镇定,果然符合慢性子的性格特点。语言描写抓住了人物的性格,写得极富特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国学里的妙招还有很多,如“事情过程要说清”“侧面描写要巧用”等,还可以适当地使用富有国学特色的表达,如用“方才”代替“刚才”,用“小憩”代替“打盹”……细细读读国学,认真揣摩其内在表达的,你会发现自己不仅有了较为丰厚的文化积淀,还能在写作上提升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