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交替,天气渐冷,头昏脑涨的患者逐渐多了起来。头晕,不仅会影响工作状态,严重时甚至连起床、走路等日常活动都困难。部分中老年晕友则“久病成医”,更习惯于根据自身的就诊经验去判断病情。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眩晕门诊,经常有头晕患者进入诊室就信心满满地说出自我“诊断”,结果却与真正的疾病相去甚远,甚至南辕北辙。
为让患者判断头晕的可能病因,并有助于及时就诊,近期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推出了一种基于微信平台的头晕快速判断问卷,“晕友们”在候诊期间可使用手机扫码进入问卷界面,回答问卷中自己对头晕病因的判断和相关问题,完成上述内容后就能收到专业的头晕诊断。
眩晕门诊的主治医师施天明解释说,临床上80%的头晕病因可以通过结构化的病史信息推测出初步诊断方向,诊断问卷可以像专科医生一样进行病情分析和做出初步诊断,其准确度可高于一般的普通非专科医生。
不到1个月,已有百余名晕友参与了这项调查,最终结果显示晕友“自我”诊断与专业医生诊断吻合率不足三成。参与调查的晕友自我评估最常见的头晕病因排名前三位分别是“颈椎病”“脑供血不足”和“小中风”,而问卷后台系统根据晕友提供的病情信息综合分析推送的前三位诊断却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性偏头痛”和“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对于这样的结果,晕友们感慨不已,直叹上了一堂深刻的科普教育课。
施天明表示,“晕”虽然是常见症状,但其病因诊断的专业性要求高,缺乏专业知识盲目“自助式”诊断常常有害无益,耽误治疗。
医生提醒如有以下几种情况需及时就诊:
1)伴有新发或严重头痛;
2)伴有高热(超过38℃);
3)伴有视物重影或视物模糊不清;
4)伴有口齿不清或突发耳聋;
5)伴有一侧手臂或者腿部无力,或者一侧口角歪斜;
6)伴有无法独立行走;
7)伴有短暂性意识丧失;
8)伴有面部或肢体麻木;
9)伴有严重胸痛或背痛;
10)伴有无法终止的剧烈呕吐;
11)年龄超过60岁,曾发生过中风或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酗酒等危险因素。
即使没有上述情况,如果头晕频繁发作,严重影响日常活动,也应及时就诊,明确病因和制订预防发作的治疗方案。(据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