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160年海外漂流后,圆明园流失文物马首铜像终于“回家”,回归原属地圆明园。
昨天上午9时,“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入藏仪式”在圆明园正觉寺举行,国家文物局正式将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收藏。圆明园马首铜像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惨遭劫掠焚毁,马首铜像等12尊兽首铜像及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海外。此次回归的圆明园马首由澳门企业家何鸿燊于2007年斥资6910万港币购得,曾在港澳地区公开展览多年。在国家文物局的协调下,2019年11月,何鸿燊决定将马首铜像正式捐赠国家文物局。
划拨入藏仪式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表示,马首归园,昭示文物追索新方向。中国政府坚定支持非法流失文物回归原属国,愿和国际社会一道,促进历史流失文物返还,推动文物流失国与文物流入国相向而行。
目前,我国已与23个国家就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签署双边协议,主导制定反映文物流失国诉求的《关于保护和返还非法出境的被盗掘文化财产的敦煌宣言》,坚持呼吁历史流失文物应回归原属国。
圆明园马首铜像为意大利人郎世宁设计,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理念与设计风格,清乾隆年间由宫廷匠师精工制作,神态栩栩如生,毛发分毫毕现,历百年风雨而不锈蚀。
《百年梦圆——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展》即日向社会公众开放参观。展览以马首回归为主线、分为圆明重光、万园之园、马首回归三个单元,展览面积1172平方米,共展出文物、照片等共约100组件。 (中青)
链接
我国流失文物的追索途径主要有哪些呢?
法律途径回归的文物
2020年10月19日,流失英国的68件文物,在我国政府持续追索25年后回国。据了解,这批文物是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国务院港澳办、最高人民检察院、原文化部、文物局等共同组成“追索英警方查扣走私中国文物工作小组”,通过执法合作、民事诉讼、协商谈判等多种方式追索回归。
2010年,中国通过法律途径追回陕西出土的一级文物“唐代武惠妃石椁”。这件石椁造型精美,侧面镌刻了非常精致的仕女、花卉等图案,最宝贵的是石椁上的彩绘历经千年仍十分鲜艳。此外,石椁上雕刻的胡人牵瑞兽的图案,也非常少见。这件唐武惠妃石椁已经被文物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2000年,中国被盗唐代文物汉白玉彩绘武士浮雕像出现在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在中美两国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拍卖被成功阻止,最终按照司法程序将没收了这件文物,并无偿归还给中国政府。
捐赠方式回归的文物
圆明园流失的“十二生肖”,主要就是通过这一途径索回。
2003年爱国人士何鸿燊捐款600多万人民币购回流失海外的圆明园猪首铜像,2007年他又以6910万港币购回马首铜像捐给国家。2013年,法国皮诺家族向中国无偿捐赠了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
2015年,法国皮诺家族又向中国归还了32件流失境外20余年的文物。这批出自甘肃省大堡子山遗址秦国墓葬里的金饰文物,距今已有2800余年的历史,在上世纪90年代被非法盗掘、走私出境,又被法国收藏家买入后捐赠给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但由于法国有国有财产不可转让的规定,这意味着这批国有博物馆中的藏品不能转让。为了让这批文物不违反相关法律和公约回到中国,国家文物局对法国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最终寻求到文物返还的恰当途径:即促成文物原捐赠人同意撤销对吉美博物馆的捐赠行为,再由原捐赠人将文物返还中国。根据这个办法,吉美博物馆将这些文物返还给捐赠者皮诺,再由皮诺将这些文物归还中国。
商业购买途径回归的文物
2013年,皿方罍在香港再次现身,为佳士得公司第二年在纽约的春拍做宣传。湖南省博物馆一直在积极努力促成洽购皿方罍,联系了多家企业和收藏家,共同出资,最终在拍卖日前夕获得了成功。 (封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