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看无锡

工友月入近3000元

这个残疾人“福利车间”了不起

  工作中

  上周五上午9点半,河埒街道蠡桥社区残疾人之家福利车间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18名残友围坐几桌,各自娴熟地操作着。这个“福利车间”让残友们拥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让他们在家门口通过自食其力就能够安心地养活自己。

  有尊严地生活,残友们有了属于自己的工作

  福利车间宽敞明亮,临窗的两张小桌上几位残友正在分离塑料零件,中间一张大桌上则在加工橡胶密封圈。一整张密封圈原料上有16个圆形压印,只见残友拿着一根金属签熟练地一挑一扯,1秒工夫中间的圆片就被轻松剥离下来,甚至有人不用工具,徒手就能完成。短短半小时,残友们脚下就堆了二三十厘米高的废料。据了解,这些残友大多是有智力残疾或是精神残疾的居民,年龄平均三四十岁。虽然各人能力有差异、速度有快慢,但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来完成每天的工作。

  今年36岁的小华是先天智力二级残疾,适应能力、运动和语言能力都很差,动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更是弱,从小到大都需要家人照顾。自从走出家门来到福利工厂工作后,虽然依然需要母亲的陪伴,但整个人的精神面貌完全不同了。“以前他的动手能力是零,现在可以简单地操作了,虽然动作慢一点,但能完成好。交了一群朋友,人也自信多了,回家后还会和爸爸交流,甚至开开玩笑。”看着儿子一天天地进步,闵女士很欣慰,“他每天到点就很自觉地要去上班,在这个车间他有归属感和价值感。”

  这些残友都跟科达机电公司签订了正式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保,和正常人一样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记者在公示墙上看到,每个人都是满勤,11月的工资表显示基本工资是2020元,扣除社保到手1666.36元,再加上社区的各项补贴,一个月收入能有近3000元。“现在我每周都能来社区上班,每月都能拿到工资交给妈妈,我真的很高兴。”小华自豪地说。而且他们现在有能力帮助他人了,还自发地为一位残友捐款治病。

  除了日常工作外,残友们的精神生活也没有落下。从年初自编自演的“春晚”,到日常跟随志愿者做手工,这里有工作岗位、托养服务、康复训练、心理团辅,一周阅读、观影、手工、音乐、益智等活动不重样。不久前残友们还去苏州玩了一天,“十几个人只有2个工作人员带队,每个人都很配合,还能互相帮助。”工作人员表示。

  解决后顾之忧,希望多些企业提供合适的工作

  残疾人是弱势群体,也是就业困难人群。残友中也有人试图找过工作,有的很难找到,有的即使找到了也干不长久,工作内容、环境、时长、他人眼光等等都是不稳定因素。“孩子真要到外面去找工作很困难,家里也不放心,但总待在家里也不利于她的健康状况。”残友小慧的妈妈道出了不少家长的无奈和忧虑。

  解决残疾人的小康问题,就业增收是最有效的手段。2018年,蠡桥社区残疾人之家遵循“创新劳动岗位,让残疾人在家门口就业”的原则,创办了我市首家社区残疾人福利车间,将福利企业科达机电的生产车间搬入残疾人之家,为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友们提供劳动岗位,开创了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新模式。

  两年过去了,科达福利车间依然有条不紊地运行着,企业每月按时为残疾人缴纳社保并发放工资,残友们享受和正常职工一样的薪资待遇,不再单纯依靠家庭成员供养或社会救助。“这项工作安全易操作,很适合动手能力较弱的残友们。而且福利车间是松散型管理,残友们可以劳逸结合地工作,不计件、压力小。”蠡桥社区党委书记顾亚燕表示,“这群残友能遇到这样一份适合他们的工作也是一种缘分,所以他们都很珍惜这份工作,干活都很卖力,有时候都要强制他们去休息,他们空下来还会催着要活干。”

  “如果只拿低保的话,以后我们老去,孩子就没有社保。这个工厂给了他们一份工作,今后的生活就有了很大的保障。”小华的妈妈感激道。“这份自食其力的工作让残友们觉得自己能够像健康人一样有事可做,对他们的精神康复也有很大帮助。”溢点社工驻蠡桥社区残疾人之家负责人赵黎华表示,“虽然无锡有很多残疾人之家,但提供的大多数工作要么是短期、不稳定的,真正能够提供合适工作的爱心企业还是太少了。残疾人福利车间是最好的形式,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企业能提供更多适合残友们的工作。” (晚报记者 潘凡/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