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今要闻

探月探火后,还有哪些“硬核”工程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新华社)

  昨天凌晨,嫦娥五号探测器在完成月球自动采样后返回地球,成功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

  从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到12月1日在月球开展采样工作,再到12月17日重返地球,20多天时间里,嫦娥五号实现了中国首次月面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再入返回等多项重大突破。

  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将如何使用?它会与公众见面吗?中国会搞载人登月吗?17日,国新办召开发布会,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回应。

  月壤将入藏国博与公众见面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在发布会上介绍,月球样品包括三类用途:第一类,最主要的目的,取样是为了进行科学研究;第二类,为了能早一点与公众见面,有一部分样品将入藏国家博物馆,向公众展示,进行科普教育;第三类,一般依据国际合作的公约和多边双边的合作协议,我们将发布月球样品和数据管理办法,与有关国家和世界的科学家共享,也有一部分按照国际惯例,可能作为国礼相送。

  “除了位于北京的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作为主要存储地点以外,还将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乡进行异地灾备,他提出的‘可上九天揽月’的夙愿实现了。”吴艳华说。

  未来还将实施火星取样返回

  “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中国航天还要实施哪些重大工程任务,还要出台哪些政策?吴艳华表示,“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的论证,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当中。

  他强调,围绕月球探测基本规划确定的任务是探月工程四期,总共包括四次任务。第一次任务是嫦娥四号月球背面着陆巡视探测。第二次任务是嫦娥六号,我们还将进一步优化论证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比如说,月球极区采样返回的相关工作,正在进一步论证。规划当中还有嫦娥七号和八号任务,我们准备以此为契机,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共同论证初步建设月球科研站的基本能力,或者验证核心技术。

  关于行星探测的规划,也基本明晰,有待国家审批。第一个任务已经实施了,就是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如果按照预定的计划,明年2月中旬到达火星,开始绕火探测。明年5月中旬,计划着陆火星巡视探测。这之外,我们还规划了三次行星探测任务,包括一次小行星的探测和取样,一次火星的采样返回,还有一次木星系环绕探测和行星穿越探测。

  另外,据他介绍,中国的载人航天将按照“三步走”的规划,明年、后年是三期工程建设非常繁忙的时间,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空间站共计11次发射任务。

  中国会进行载人登月吗?

  吴艳华表示,未来关于有没有载人登月的计划,按照目前中国政府初步意向,先搞关键技术攻关,等近地轨道的空间站建成,再规划论证是不是要搞载人登月。

  “我们搞载人登月,一定是服务于科研,服务于探索未知。目前开展的月面起飞、轨道交会对接、再入返回等,都是未来载人返回的必要技术。这些技术通过验证,也是为未来载人登月打基础。”吴艳华说。

  (综合、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