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发起的“了不起的无锡儿科医生”话题,今天继续第三期,关注一位专家号非常抢手、在沪宁线知名度很高的名医和她所在的科室。
聊天记录
复学后科室“病号爆满”——为儿童们的健康水平担忧
无锡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是沪宁线上的“热门专科”,外地家长们带着孩子慕名而来,住院部有不少小患者来自安徽、福建、四川、山东等地。徐旭主任的专家号在周三全天、周六上午,周五下午还有特需门诊,一般来说,医院半天的放号数是25个,后来因为需求实在太多,增加到40个,但实际上,她要加号看60余人。
“2020年1月至11月,除去普通门诊数量,我们的专科门诊量已超2万例。特别是疫情复学后,门诊节假日持续爆满,一直要加号!科室里11个医生,忙、忙、忙是常态。”一说起现在儿童内分泌类病症的患者需求激增,徐旭主任比家长还急,“很多孩子代谢异常、迅速变胖,严重的发展为II型糖尿病患者,家长一来医院就问‘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殊不知孩子得病和家长疏于引导有直接关系!”
如果可以,主任想咆哮式警告——爱孩子,就不要再乱塞食物!
徐旭主任介绍,上世纪90年代我国儿童的内分泌类疾病不多,医生的工作重心在于接受家长咨询,大部分是由疾病导致的继发性内分泌疾病,如营养不良、感染、肿瘤等导致的。现在,无疾病导致的病例数量明显持续上升,医生还要花更多精力给家长做大量解释分析甚至是心理辅导。
“不要再无节制地给孩子塞食物了!过量肉类等高蛋白摄入、含糖饮料和奶茶一杯接一杯,孩子的代谢怎能不紊乱?看电视、玩手机没时间限制,小小年纪也长期熬夜,孩子的视力、生长发育状况怎能不出问题?”徐旭主任说,不能简单以为孩子吃得多、吃得好就可以长更快、长更高。
不管什么年纪,健康真理都是“管住嘴、迈出腿”,尤其是孩子,挑食和作息规律不科学,对身体影响更坏。给家长的建议是,蛋白质占比2-3成就够了,多吃当季蔬菜和水果,口渴以白开水为主。之前接诊过的一个极端儿童肥胖病例是一个不到10岁的女孩子,体重超过了117公斤,BMI指数超过40,三高、黑棘皮、痛风都有,询诊发现,孩子的父母都特别忙没有时间陪伴,一有空给孩子零花钱,孩子在家无聊就自己点外卖,尤其喜欢麻辣烫类重口味的香锅啊串串啊火锅啊,她说重辣可以舒缓孤独和增加安慰,长此以往竟然“成瘾”,一空下来就吃,几乎天天进食这类大量高油高热高蛋白的食物,年纪小小就得了一连串的病,个子也不高,活动也比正常孩子迟缓,真的太不应该了。
提醒家长莫忽视观察孩子身高——矮小症发现得早是可逆转的
不久前的新闻说,我国19岁青年平均身高升至东亚第一,可实际上矮小症发病率也在增加。
徐旭主任介绍,要提醒家长的是,平时加强对孩子成长情况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才不至于错失最好的治疗时机。
“其实0到3岁就要留意观察孩子的身高、肤色。”徐旭主任介绍“除了一些遗传因素问题外,孩子如果比同龄孩子平均身高明显低时,就可能是矮小症,需要排查是某些疾病的病变还是脑垂体功能的紊乱,及早发现和干预,对症治疗,矮小症是完全可以扭转的。如果家长不重视,以为孩子只是暂时长得慢,以为拖到青春期再来,那么疗程漫长且效果难尽人意,甚至有人骨龄闭合了、身高不长再来,那就没有办法再长高了。”
就拿门诊近期接到的一个病例来说,男孩上了初中后身材矮小、迟迟不见发育,家长此前一直没重视。经检查发现,孩子体型比例不正常,确实无发育迹象,原因是脑垂体某个促性激素功能失常。经复杂调理,精准补充针对脑垂体性腺轴“开关”的激素,男孩总算是实现了发育,但此时距骨骼闭合年龄16周岁已近,成年时个子肯定是受影响了。
让记者知识点又增加了——情绪好坏也会影响孩子长个
情绪也会影响孩子的身高!这是采访徐旭主任时,让记者最吃惊的新知识点。
徐旭主任回忆,遇到的那个病例是个小女生,身形漂亮,已经出现发育,但近两年个子一直不怎么长。和孩子聊了聊,凭经验,她觉得影响孩子长个的主要原因不是基因,也不是性激素异常,再和孩子母亲单独详聊后,判断是因父母离婚导致孩子青春期内心更加敏感。她引导孩子母亲多给予孩子关心,并和孩子多参加跳绳等弹跳运动,正常吃饭,好好睡觉,孩子目前初二已经长到理想身高1.68米,青春期发育也正常。
“是的,接诊那个孩子后,我什么药都没开,也没做什么特殊检查,就是通过和孩子聊天找出问题。”徐旭主任解释说,“儿科医生就是这样,社会责任大于经济责任,孩子内分泌类的问题很多都不需要额外检查,凭的是医生的经验和眼力,这是最特殊的一个科室。”
儿科最隐秘、涉及伦理的难题——眼前所见男女不是最终性别
徐旭主任所在科室曾经接诊了一名出生刚几天的小患者。“婴儿的外貌有点奇怪,皮肤发黑,一看就是肾上腺素异常的典型,再一看孩子的‘鸡鸡’,其实是天生阴蒂肥大突起,再一查染色体,果然是女孩。”这是一个“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的病例,病情重时可能会出现呕吐、喂养困难等,危重时危及生命。长期不规则治疗,孩子以后的智力、身高等都会受到影响。
还有一个病例,看身材外貌是个清秀女孩,成绩也很优异,但迟迟不出现发育后的第二性征,检查后发现染色体是XY,属于染色体出现异常。这种情况下,家长需要找伦理委员会申请,通过专科医生再进行性别选择和有关治疗。
此类涉及隐秘隐私的诊疗过程中,对患者以及家庭的心理干预同样迫切,而让孩子学会面对真实的自己、有尊严地生存是医者需要心理关怀的长期课题。
(晚报记者 陶洁/文、受访者供图)
人物对照
在剧中,设定的剧情聚焦点
是童馨儿童医院普外科,手术多且繁忙。
现实中,在无锡市儿童医院
挂内分泌科主任徐旭的专家号需“秒杀”。
一点解释
徐旭主任团队工作繁忙,不可能像我们一样有时间闲暇看几十集的电视剧,因此提问观剧感受就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