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前夕放眼世界,疫情还在肆虐,经济持续低迷,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依然横行……全球面临的诸多挑战,并不会随2020年日历最后一页的翻过而消失。丢弃歧视、偏见、冲突的旧思维,迎接平等、对话、合作的新理念,是2020年的启示,更是对2021年的瞩望。
新突破开辟战疫新愿景
12月14日,美国纽约的护士桑德拉·琳赛成为全美第一个新冠疫苗接种者。彼时,这场世纪疫情已在全球夺去超过160万人的生命。新冠病毒威胁各国人民,早日战胜疫情是新年里全世界更加迫切的愿景。
随着疫苗研发取得突破、抗疫协同不断增强,人类击退病毒的胜算正在加大。“新的一年将迎来更多抗疫希望”,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的话令人振奋。
新的一年,科学仍是战疫之本。
随着疫情演变,各国防控观念在转变。相较于初期的无助、混乱乃至歧视、反智,人类抗疫正在回归科学理性的正轨。
新的一年,团结方为抗疫之策。
疫情暴发以来,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促国际社会守望相助,共同书写着同舟共济的战疫故事,从世界卫生大会到全球疫苗峰会,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到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国际社会致力于构筑知识、经验和资源共享的全球战疫联合防线。经此一役,人类对彼此依存、命运与共的理解更深,团结合作的力量新一年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新动能催生复苏新机遇
英国智库牛津经济研究院世界宏观经济研究主管本·梅认为,2020年虽以“惨淡”收场,“世界经济的新生机”却值得期待。
新的一年,经济有望企稳向好。
疫情让人们越发看清,各国经济高度依存,经济全球化大势难以逆转。经合组织最新报告指出,“最坏的情况已经避免,大部分经济结构得以保留并可能迅速复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1年世界经济将迎来修复性增长,出现5.2%的强劲反弹。
新的一年,数字转型更将加快。
疫情中数字空间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全球生产组织形式和业态发生新变化,非接触、非集聚性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迎来新爆点。《经济学人》指出,新生产模式和新技术的应用让疫情后世界可能迎来久违的劳动生产率提升。
新的一年,中国动能备受期待。
中国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体量,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希望。
新共识开启治理新征途
2020年,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危机与乱象共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冲击国际合作,个别大国唯我独尊,散播政治病毒,煽动冲突对抗,毒化多边体系。国际社会要求抵制单边霸凌行径、摒弃冷战思维、弘扬多边主义、捍卫多边体系的呼声强烈。
疫情是大考,更是警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面对新冠疫情暴露出的全球治理问题,各国应立即行动起来,“我们别无选择”。
过去一年来,从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到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到气候雄心峰会……各国领导人频频“云聚首”,讨论对策、协调立场、凝聚共识,表明多边主义仍是当今世界主流。人们希望,新的一年,经历危机洗礼的国际社会,带着对命运与共的更深刻认知,能够开启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的新征途。
新的一年,期待以多边协商更多化解阻力。
人们希望,有关国家切实改变大搞单边主义、四处“毁约退群”,对国际机制合则用、不合则弃的错误做法,真正通过多边协商来化解分歧和阻力。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