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一个极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滨湖城管人面对疫情防控和“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的双重考验,顶住压力,迎难而上,用绣花功夫抓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打响“春雷行动”“靓丽行动”两场重大战役,全面实施了市容环境整治、生活垃圾分类、绿化品质提升、停车秩序治理和道路街景改造等重点工作,向市民群众交出了一份城市精细化管理“亮眼”成绩单。
多措并举
打好环境整治“持久战”
开展各类整治行动3100余次,出动人员5.2万余人次,纠正取缔无证设摊、占道经营9200余起,清理“三乱”23万余处,拆除违建约41万平方米,拆除涉危、无主、违法广告7989处、2.14万余平方米,检查工程车辆1811辆,查扣违规车辆146辆,处罚109辆,罚款79.55万元。一串串的数字验证了2020年滨湖区市容环境整治强度之高,持续时间之长,均为历年之最。在执法整治高压态势之下,全区市容难点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违法建设实现全面减量,户外广告设置实现有序规范,建设工地“六不开工”有效落实,垃圾偷倒现象得到全面遏制。
多方联动
树好停车秩序“风向标”
白天禁停,晚上限时停放,青山支路、唐巷路等多条道路首次实施分时停车,最大限度的释放了了城市停车资源,解决了市民群众停车难,小区车位少等问题。今年以来,滨湖区堵疏结合治理停车秩序,对违法停车乱象落实“城警联动”严管重罚,新增71条严管道路,对违法停车进行严格查拍,全年累计查拍违法停车13万余辆,处罚绿化带违停500余起、罚款20余万元,强制拖离僵尸车、违停车辆500余辆,对违停车主形成了强大震慑。在停车泊位的增设上力度空前,全年累计新增3518个公共停车泊位,非机动车停车点285处,完成1150个分时停车、错时停车试点,有效缓解了停车泊位供需矛盾。对全区现有的公共停车泊位加强管理,严禁私自占用,引导停车入框、顺向停车。严格控制共享单车投放总量,督促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加强收运频率,规范停放秩序,对非机动车乱停乱放严格处罚,累计查扣违规共享单车2.26万余辆。
多点发力
打好垃圾分类“组合拳”
在市城管委办公室公布的垃圾分类“红黑榜”名单中,滨湖区蠡湖街道美湖社区蠡湖家园A区B区位列“红榜”。在蠡湖家园小区,垃圾桶被全部撤离,取而代之的是垃圾收集房,垃圾实施定点定时投放。社区配备了10多名垃圾分类指导员,对前来倒垃圾的居民进行指导,引导他们准确分类、正确投放。对每袋垃圾均实行“破袋检查”并“二次分拣”,让垃圾“各归其位”。在垃圾收运阶段,城管部门配足了垃圾分类收运车辆,对易腐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进行集中分类收运,确保分类后的垃圾能够“对号入座”,实现了垃圾分类投放、运输和消纳。目前全区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已达100%,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达88%,7个小区完成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创建。马山餐厨垃圾处置站实现扩容,全区日处理餐厨垃圾量达70吨,有害垃圾、建筑垃圾落实专运制度,全区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处置能力逐年提升。
见缝插绿
织密护绿爱绿“防护网”
位于蠡园街道大箕山社区独月山庄游园占地2800平方米,独特的“玉如意”场地造型设计,搭配丰富绿植和健身器材,为附近的居民散步休闲提供了绝佳场所。而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的荒土坡,通过当地城管部门的整治改造,见缝插绿,荒地被改造成了小游园,提升了附近居民的生活品质,改善了人居环境。今年以来,滨湖区以打造“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为目标,全面实施城市绿化品质提升工程,全年累计新增城镇公共绿地43.3万平方米,完成5个城市游园新改建、5条道路行道树,实施1.5万棵高大乔木修剪。完成毁绿占绿整治130万平方米,对全区5.4万平方米代建失管绿地和7万平方米空秃地进行全面复绿并落实长效管理,查处擅自移伐截干、侵占绿地、破坏树木等违法行为614起,罚款33.66万元。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持续扩大,全区城市绿化品质得到全面提升,居民们“出门能见园、推窗能见景”的梦想成为现实。
精益求精
按下街巷整治“快捷键”
位于蠡湖街道的蠡美路、尚美路人流、车流密集,早晚高峰交通拥挤,市政设施破损严重。经过改造后,粉刷一新的道路外墙,美观精致的树池休闲座椅,色彩明快的门头店招,便民利民的新增停车泊位,让人耳目一新。背街小巷是城市的“毛细血管”,一头连着城市的“主动脉”,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出门第一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背街小巷道路狭窄、基础设施薄弱,长期面临着居民密集、车流频繁等问题,非常容易成为交通“堵点”,市容“节点”和环境“难点”。今年以来,以解决环境差、秩序乱、行路难问题为目标,滨湖区完成38条背街小巷整治改造,不仅解决了背街小巷长期以来存在的“肠梗阻”问题,打通了城市的“毛细血管”,更进一步提升了背街小巷的“颜值”和“内涵”。一批以“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落日余晖”等为主题的彩绘墙体纷纷亮相,全面提升了小区的人居环境。
精雕细琢
打造景观改造“样板街”
位于隐秀路和金水路的交叉口,一组展翅腾飞的凤凰造型景观绿雕格外引人瞩目,独特的造型、精致的做工让其成为了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少市民经过纷纷驻足观赏,合影留念。建筑路全线实施“增绿、添花、加彩”整体改造,增设了6万盆草花、种植了650米立体绿化安吉拉月季,全区主要道路节点建成63处景观花境。滨湖区按照“一路一策”的标准,对主要道路实施街景改造和包装出新,目前建筑路、隐秀路、梁清路、滴翠路等7条景观道路逐个与市民群众见面,改造后的景观大道仿佛开启了“美颜”模式,让经过的市民充分感受到“车在路上走,宛如画中游”的视觉享受。
精抓细管
练好城市管理“绣花功”
井圈盖被喷涂成绿色,箱柜实施包装处理,树穴铺设暗红色粘性木趣,在滨湖区的大街小巷,城市家具的美化工作正在全面开展,充分凸显了区城管局以绣花功夫抓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今年以来,滨湖区加大了对城市雕塑、道路指示牌、垃圾桶、果壳箱的清洁力度,更换老旧、损坏设施设备,全方位提升城市家具“颜值”。对行道板隔离护栏、箱柜立面、道路树池、沥青路面等城市家具进行优化,完成1.09万余平方米道路车辙和5.3万余平方米人行道修复,更新维护各类公用设施3万余处,通过城市家具美化工程,为原本冰冷生硬的城市家具披上“动漫彩妆”。实施桥梁结构性检测和病害维修工程,缩短检测周期,确保了桥梁安全。实施了雨水管道、出水口清淤疏通,整治积水路段,减轻“内涝”影响。实施市政道路大中修,提升了路面平整度。加快推进马山、胡埭14条涉农社区(村)路灯建设,点亮农村地区居民夜间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精准施策
智慧城管驶入“快车道”
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自动将无证摊贩、占道经营、非机动车违停、机动车违停等10余种城市管理显见性违法进行精准识别,并自动派单给附近巡查的城管执法队员,让问题发现率、处置率得到大幅度提升。今年以来,滨湖区安装的97个智能识别摄像头,接入的公安8000余路监控预览,让“智慧城管”建设驶入了快车道,这些摄像头全年无休,24小时上岗,紧盯城市注意到交通道口和重点区域,发现问题自动报警,无需平台工作人员盯住视频画面,大大减轻了管理压力,提高了执法管理效率。物联网、大数据、图像识别技术,为城市管理插上“两翼”,在“智慧燃气”安全监管平台上,1272户燃气用户的燃气浓度、阀门状况、室内温度一目了然,一旦用户房间出现燃气泄露、温度升高等异常状况,传感器就会自动报警。同时还可以通过远程操控的方式,关闭燃气阀门,实现了燃气安全全天候监管。城市管理的“黑科技”还体现在对不文明行为的治理上,在小微违法行为开展过程中,有了智能摄像头的证据锁定功能,执法人员加大了对乱扔垃圾、违法停车、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的处罚力度。在高新技术的支撑保障下,不文明行为无处遁形,社会文明新风,市民守信意识得到了全面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