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冻手冻脚,自不讨人喜欢;但有些事物,却因寒冷出现——荸荠,就是这样一种冬令风物。
出生水田的荸荠,生食,嚼之爽脆,有水果的清甜;做菜蔬,则色泽剔透,口感温润,清炒、入汤、做馅百搭。
听闻,苏州人因荸荠扁扁圆圆的形态,比它作元宝,在年夜饭里悄悄埋两只,谁一筷子下去挖到了,预示着来年有财运;老北京置办年货,也总要捎上几只荸荠,取其“必齐”之谐音,代表什么都不缺的好意头。未亲见过这些习俗、做法,倒是前几年春日搬新家时,父亲寻来几只晒皱皮的老荸荠,和甘蔗、百合、团子、糖果几样一起,放在红木盆里,祭了祭灶神爷。问是何意,只说讨个吉利,传下来就是如此的。
除了吃和祭,荸荠还可赏玩。作为荸荠这种植物的地下球茎,肚子里藏满养分,本就是过了寒冬,准备来年发芽用的。
在碗里接点水,和养水仙一般,待春日渐近,顶上几个芽头会缓缓苏醒,由春光牵引着,慢慢抽出一节节碧绿色的细秆,那模样,如李时珍所描写的,“一茎直上,无枝叶,状如龙须”,疏朗、清秀,颇有意趣。
想吃到小荸荠,还需挪种到水田或河泥里,得了更多营养,长壮实,生出匍匐的根状茎才好。
俗语说,“春种一粒,秋收一篓”,不盼有大收获,且水培一颗荸荠,借芽上绿意,接收春回大地的消息。
(@yvonne的小森林)
话题#江南风物志#:粉垣黛瓦,朱栏绮户,莲叶田田,菱角尖尖……尽是江南风物,一起来了解江南人的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