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6日-27日,第32届江苏省中小学生金钥匙科技竞赛团体赛在南京科技馆举行,全省共121组队伍参赛,其中无锡12支队伍入选,成绩斐然,无锡市连元街小学斩获小学组特等奖。近年来,青少年科学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多样科技活动,让他们勤思考、会动手、敢创新。
热爱科学的少年组队收获好成绩
本次团体赛赛题分为科学素养题、综合题和演示观察题三种题型,比赛形式多样,考察范围包含天体物理、科学防疫、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关注时事热点,紧贴社会生活。小学组共61个队伍,由连元街小学六年级学生丁佳成、顾钦悦、刘孜清三人组成的队伍以省内第6名的成绩进入决赛。
“初赛有30道选择题和1道动手实验题。”顾钦悦回忆说,选择题对他来说并不难,动手实验题为利用一块橡皮泥、牙签、一米长的棉线3种工具制作一个模型,使其在水中下落速度越快越好。在初赛的实验环节,团队需要合作完成模型并向在场考官解释原理。“顾钦悦的口才比较好,所以解释原理的环节就交给了他。三个学生各有长处,比赛中也能优势互补。”连元街小学科学老师程江说。
热爱科学是这群学生聚在一起的理由,程江在比赛的两天里感觉到学生科学知识学习的热情。“造房子的沙是从哪来的?”初赛结束当天回宾馆的路上,顾钦悦就提出了自己无法确定的问题。“沙漠里的沙太细,海里的沙含有腐蚀性物质,河里的沙子是最适合的。”丁佳成针对每一个选项都给出了正确解释。
新冠病毒的特征有哪些?“奋斗者”号、天问一号、嫦娥五号中谁的抗压能力最强?人像视频、照片、戴口罩的真人谁能被人脸识别仪识别?这些问题给三名参赛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是由今年社会最为聚焦的热点话题衍生而来。“面对有些不确定的题目就凭逻辑推理一下,大部分还是能选对的。”顾钦悦说,决赛中每答一题屏幕上的分数与排名就跳动一下,他们最高曾经冲到过第二名,但依然出现了失误,很是遗憾。
科学课堂延伸到生活,教育方法不断创新
科学教育要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将课堂延伸到生活,拓展到社会大环境中。随着锡城科学教育的深入,一批批小科学家交出了傲人答卷。连元街小学、梨庄中心小学等学校都有学生手握国家级发明专利,锡梅实验小学、堰桥实验小学等学校走出了省科学院小院士。
“近几年来,我收到的科技竞赛初赛卷越来越多,今年超过了1000份。学生参与科学相关活动的积极性变高了。”程江告诉记者,多数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待提高,他每年都会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科技创新类比赛,也希望借此锻炼学生的动手与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以前有学生设计了平开窗限制器,考虑住在高层的孩子在窗边时危险性较大,用该装置可以限制窗户的打开程度,防止意外发生。”程江说,学生当时提交的作品比较简陋,但想法出彩,最后获得了省内三等奖。“要给学生机会去思考和想象,他们能带来许多惊喜。”他说。
锡城学校开展科学教育的方法也在不断创新。无锡市新吴区春星小学以“书香润心,科学启智”为学校特色教育理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现代创新精神,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在学校教育中完美融合。2020年,春星小学在团队获得金钥匙科技竞赛团体赛省一等奖的同时,余岷泽、王思翔等28位同学在“诗词里的科学”网络挑战赛中获月赛季军、优胜奖,余岷泽、施迦译等学生的作品登上了《科学大众》杂志。曹吴钦、吕心恬、马赫等多名同学在江苏省青少年科学影像节、省科技短视频创作等比赛中获奖。 (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