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信、淘宝、支付宝年度账单陆续出炉。不少市民纷纷在网络上晒出自己的账单,有人感慨花钱速度太快,有人懊恼又没存住钱,还有人调皮的玩起了“凡尔赛”……
咱们无锡市民的年度账单都花了多少钱?大家爱买些什么东西呢?
反响
有人跟着做总结 有人完全“无感”
“终于找到了忙活一年一分钱没存下的原因”“难过地留下了贫穷的眼泪”“新的一年,加油攒钱啊”……看完账单,不少人都感慨,不看不知道,自己一年竟然花了这么多钱。
这一次支付宝年度账单以月份为时间轴,打开后,会显示每个月你在支付宝上的生活支出,包括美食、穿搭、住房、出行、日用、教育、娱乐、运动等方面,最终会生成2020年“我的年度词”。除了支付宝收支情况,年度账单还提供了运动距离、节约碳排放量、公益次数的数据,以及在蚂蚁森林种下了几棵树。
与支付宝相比,微信年度账单相对简单,只在年度总金额下显示了消费的构成,转账、消费指出、发红包、群收款等。淘宝则是展示了用户在2020年的消费次数、总金额,以及区域排名。
“真的不敢相信自己花了这么多钱!”光是记者询问到的市民们通过微信和支付宝花出去的金额,加起来就从五六万,到十几万都有,多的甚至有几十万元。
“今年的支付宝账单还挺让我感触的,一月的云过年、一些学生的诗句等都让人感觉又把2020走了一遍。有一种总结和期许的感觉。”市民王蔚这样说道。对于年度账单的态度,市民们有人认可,也有人表示不想查看。当记者询问年度账单时,市民王晨就表示自己没有看年度账单,因为查看账单时要允许获得淘宝、饿了么等的信息。
消费
无锡人的钱都花在哪了?
不少市民感慨,看了支付宝年度账单,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一年都没存到钱了。“2月、3月我们公司都是在家办公,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消费,省下了不少钱。”王晨表示2020花钱最多的月份就是双十一的时候,给自己买了手机,给女朋友送了护肤品。
王蔚表示,看完账单后脑子里只有一个感觉,“钱被大风刮走了”。2020年她仅是在支付宝就支出了日用百货类9600多元,文化休闲类12000多元,服饰和美容美发一共支出20000元左右……所有类别加在一起大约花了75000余元。
“我的关键词是‘不负烟火’,花钱比重最大的是美食,体重也呈上升趋势,哈哈。”市民小施对着自己收获的“关键词”表示新的一年要少吃点。“我的支付宝年账单是6900多,关键词是‘生活家’。”今年55岁的徐阿姨在支付宝上的花费比之前询问到的市民都要少,她认为,花钱要有计划,这对减少开支有一定帮助。“当然,也有很多东西是儿子帮我买的。”她笑着说道。
记者发现,在随机询问的过程中,年轻女性市民大部分花钱最多的类别是饮食和服饰装扮,中年女性市民则在日用品方面花销较多。男性市民则是较多花费在数码电器、爱车养车等分类。
观点
“年度账单”让消费更理性
市民小清去年“晋级”为一名母亲,整个的消费结构也因此调整,在她的支付宝账单中一目了然。去年5月以前,小清的美食和穿搭支出占了大头,孩子出生后,日用消费比例直线上升,其中最多的是母婴亲子类消费。生了小孩之后,小清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给小孩子买东西最干脆,自己的东西会再三衡量,考虑下来可买可不买的大多数就放弃了。”她曾用超前消费的产品买过几个大件,但想到每月看到账单时的糟心,小清还是更倾向于“挣一分花一分”,尤其是孩子出生后,不但购物欲下降了,存钱的愿望也更加强烈,“生活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重心,这在年账单中也体现的明明白白。”
和很多年轻人一样,薛洋的支付宝账单中,美食支出占了大头。其中一部分是外卖,一部分是同事、朋友的线下小聚。“虽然公司提供盒饭,但平时工作更喜欢点外卖,还会和同事一起点奶茶、面包、水果,当下午茶”,小薛表示,平时工作较为枯燥,整天都对着电脑,需要靠满足口腹之欲来维持上班的动力,因此在美食这块的支出上也是分外舍得。对吃的执着体现在小薛的年度账单上,同时也体现在她工作后一路上扬的体重上。小薛表示,从去年10月中旬开始,她明显感觉到了常吃外卖对身体带来的影响,因此选择自己带饭上班,最后两个月,美食消费支出和她的体重一起平稳下降。
“年度账单让我觉得曾经也有机会做个‘富翁’”,薛洋的年度账单显示,她的年支出超过11万元,去掉转账的流水,也是不小的一笔数目,“总到年末总结时,才感觉花钱如流水,没留下什么痕迹就变成了‘月光族’。” 尚未成家,存钱对于小薛而言还是一个比较遥远的词,这笔年账单让她意识到,目前的消费存在不理性之处。小薛表示,新的一年会调整消费心态,尽量减少浪费,但不会刻意降低生活水平:“与其省吃俭用,不如想想怎么拓展挣钱的渠道。”
延伸
花样百出的掏钱体验背后
线上购物也要货比三家,本着能省则省的原则,精打细算的小清还会搜罗各种好用的平台。“同样的东西,专做批发的App就会比零售类的更便宜,而不同购物平台还会有不同的促销活动,价格很透明”,此外,更加垂直的线上平台也在不断涌现,美妆类、家居类、图书类等精细划分,种草不停,消费不止。
“打开手机App,谁还不是几个VIP……”除了购物,线上消费的触角已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市民大成充值了七八个App的VIP,他向记者展示了手机界面,听歌的、看剧的、点外卖的、拓展存储空间的、视频剪辑的、上网课的……他都充值了VIP,有的为了日常娱乐,也有的是和工作学习挂钩。其中有些应用程序功能重合,但因为各个平台资源不通,只好统统充值。“线上消费的体验越来越‘无感’了,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冲动消费”,近年来,大成这样的感受尤其明显,由于现在App的会员大多都是自动续费,一次开通,后面支付的操作几乎都在后台完成,省略了付钱的步骤,但零零总总算起来,每个月固定支出也要几百块,“现在追剧还推出了超前点播,一部剧看完,可能就要花上三五十块钱,以前根本想不到。”
花样百出的掏钱体验背后,线上支付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日常出行、看病就医都是一码在手就能轻装上阵,水电缴费、违章缴纳也都有了线上支付渠道,不再需要反复跑腿。未来,手机App还将进行适老化改造,工信部明确了改造后付款类操作不会有诱导式按键,对此,大成表示颇为期待:“希望家里的老人也能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共同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
(晚报记者 张颖 陈钰洁)
小贴士
记者询问中,发现有部分市民不知道在哪看年度账单,其实很简单:支付宝年度账单是打开程序后搜索2020年度账单,淘宝的是打开程序搜索我和2020,微信的是打开钱包在账单中点击统计按键即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