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和保育员缺口超过300万人。”日前,这一话题冲上微博热搜。西南大学一份研究报告预测,2019年,学前教育阶段因“全面二孩”政策新增近600万适龄幼儿。到今年,幼儿园或将缺少幼儿教师和保育员超过300万人。
按国家规定,幼儿园需全面落实“两教一保”,即一个班级配备两名专任教师及一名保育员。但受限于经费和人手短缺,不少幼儿园只能做到一班一位教师、多班一位保育员。
幼师缺乏,直接影响幼儿成长和教育,如何让幼师职业健康平稳发展成为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困境: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每天至少工作9个小时。”提起自己的工作内容,北京某幼儿园的侯老师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清晨7时15分是侯老师一天工作的开始。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幼儿园对班内环境要求提高不少。
7时30分,侯老师来到园门口,迎接孩子们入园。
12时10分是午睡时间。教室恢复一片安静,忙碌一上午的侯老师得以喘息片刻,开始吃午饭。
下午4时45分,侯老师和另一名班主任将孩子们护送到每位家长手中后,还要回班做好清洁消毒和当日记录总结。至此,一天工作才算结束。
“每个时间点都有具体安排。”侯老师介绍。除加餐、午饭、午睡等日常事宜,老师还得带领孩子们参与多项游戏和体育活动。
每天晚些时候,侯老师要在家长群里推送当天的照片、汇报当天孩子们所学。
“琐碎而精细,容不得一点马虎。”一句话道出了幼师、保育员的日常工作状态。
然而,多项学界调查研究及不少幼师却指出,该行业薪资待遇与工作付出并不成正比。这一点在公办幼儿园编外人员、民办幼儿园教师及贫困地区幼师等人群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工作压力大与回报不理想这对矛盾,导致很多幼师纷纷离职转行,也令不少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对幼儿园教师职业望而却步。西南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胥兴春认为,“全面二孩”政策只是幼师短缺原因的冰山一角,归根结底,是幼师收入与付出不平衡而导致的人才短缺。
纾困:在吸纳人才上下功夫
2020年9月开学季,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面向往届普高、中职毕业生以及具有高中毕业证或同等学力的农民工、企事业单位人员等扩招。录取后,将接受幼师专业教育,属全日制大专学历层次。
2019年,中职院校开始应教育部要求,增设幼儿保育专业,并逐步将学前教育专业转设成幼儿保育专业,重点培养幼儿园保育员。
这一做法颇有深意: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调查报告,截至2019年,中国学前教育教师学历以专科为主,占比达58.5%,撑起幼师行业人才供给的半边天。中高职院校“开源”,以往无法从事相关专业学习的往届生、社会人士被吸纳进来,自然为幼师行业输送更多新鲜血液。
但对农村及偏远地区来说,职业院校扩招并不足够。由于经济条件、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幼师资源匮乏现象也比城市更加严重。如何填充这片“洼地”?
各地政府摸索出一条公费培养乡村幼师的路径:2015年,湖南省将学前教育专业纳入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培养计划;2018年,山东省启动乡村幼儿园教师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
免学费培养、毕业后定向分配至乡村,逐渐地,这些地区的师资获得有效补充。
未来:全面提高幼师薪资待遇
2020年9月,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湖滨幼儿园教师史老师收到一份1万元开学“礼包”,其中包含一次性奖励2000元和每年发放一次的奖金8000元。
原来,江北区教育局2020年推出一项政策——为辖区内非编教师设立“优秀合同制教师年金制”,并出台《江北区学前教育优秀合同制教师年金激励管理办法(试行)》。按照规定,教育局为“教坛新秀(含技能大赛)”中获市、区级奖项的非编幼师,每年发放一定数额的奖励金,存入年金个人账目,共发放5年。
史老师曾于2020年初参加此次比赛并获二等奖,“礼包”正是由此而来,与她同期受益于该奖励的编制外幼师还有18人。
每年8000元,5年下来就是4万元,史老师表示,作为合同制教师收到这笔奖金,证明政府对非编教师的认可和提高大家待遇的决心,也能充分激发编外幼师提高业务能力的热情。
但奖金只是暂时性的,从根本上改善教师薪资水平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途。
目前,不少地方激励民办园申请认定普惠性幼儿园,或可看作一种有益尝试。通过补助,幼师和保育员收入有所保障,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政府补助为兜底这部分教职工收入起到重要的作用。
如果说上述政策为幼师带来短期可见的权益,那么推进幼师“正高”职称评定,则更注重培养其长远职业发展。
早在2013年,江苏省就率先制定《江苏省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为幼儿园教师打通参评“正高”的职称通道。近年又不断优化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和初级专业技术结构比例,提高“正高”幼师所占比例。同时,江苏省人社厅和教育厅还联合印发《全省乡村教师职称评审政策若干意见的通知》,加大乡村教师职称政策倾斜力度,在探索解决幼师发展的问题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健全职称层级、打通幼师职业发展通道,老师发展有盼头,工作更踏实,做起研究来也更有劲头了。
从顶层设计入手,着力改善幼师及保育员的福利待遇,可以期待,日后相关政策出台将有法可依。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