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天下

女儿用爱 唤醒脑出血父亲

老人醒来写下放弃我

  2020年的寒冬夜里,隐藏在颅内的一枚“定时炸弹”轰然爆破,义乌65岁的老人突然晕倒,被送进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急诊抢救室。

  仿佛是有心电感应一般,夜里习惯关机的女儿小袁打开手机的一瞬间接到了电话,急忙赶到了医院。

  12月11日凌晨,浙大四院神经外科及时开展手术清除血肿,成功将患者老袁从死神手里抢回。然而,因为脑出血引起严重脑损伤,老人仍处于深度昏迷,并合并严重的肺部感染,手术后的恢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术后转入浙大四院急诊监护室EICU,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家属不能探望,老袁躺在病床上,来来往往的医护似乎是他唯一的陪伴,但是他还有一份充满力量的精神支柱——他的孩子们。

  都说女儿是爸爸的小棉袄,老人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的。这20天里,EICU医护们看到了感人的一幕——

  每天,手巧的女儿小袁都会给老爸送来精致的手工,刚开始是简单的手写卡片,到后来慢慢变成了手工向日葵、玫瑰花、百合花,甚至还有圣诞树……所有的祝福与希望都饱含在其中。

  “嘿,老爸,我爱你!老爸,加油!Love you!”

  “老爸,今天天气很好,你要快点好起来哦。”

  “老爸,我最近又胖了,脸也圆了,等你再见我时,我可能真的成小胖猪了” ……

  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浓浓的父女情,看似在为父亲打气,其实是在给自己打气。

  两年前,她把父亲从河南老家接到义乌,在这里安了家,幸福的生活就在前方。

  现在已经怀胎7月的小袁,内心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但她选择了坚强和守护,因为她知道父亲需要她的鼓励,需要她的支持。

  每天,浙大四院急诊监护室护士会把收到的这些礼物传递给老人,把卡片上的话一字一句地念给老人听。

  像是有感应一般,慢慢地,老人清醒了过来,逐渐恢复了意识,甚至开始积极遵从医嘱,一边肢体活动也慢慢好起来了,能抬右手的时候,他就会把女儿送的手工花握在手里。

  将近20天的坚持,老人终于脱机了。

  从EICU转入康复科的那天,急诊监护室护士长张丽燕眼眶湿润,她又看到熟悉的小袁——“她穿着蓝色羽绒服,手上拿着折好的纸花,踏着小碎步哼着小曲朝着急诊的方向走来,脸上洋溢着喜悦,那一刻,我似乎有些眼眶湿润,她终于等来了这一刻,终于可以与亲爱的老爸朝夕相伴了。”

  这些小手工并不算简单,刚开始做一朵小花要花上两三个小时,现在的小袁已经轻车熟路。

  她用爱把父亲唤醒,现在他们可以握着父亲的手,陪伴在老人身旁。在浙大四院康复科病房,她依旧每天做一只千纸鹤,希望父亲快快好起来。

  1月5日,小袁给父亲买了一块手绘板,想听听他的心里话,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已经转入普通病房的老人却写下了“放弃我”三个字,字体歪歪扭扭却让坚强的小袁放声大哭了起来。

  原来看似高大的父亲的心理竟然是这样的脆弱,他担心自己的肢体不能完全康复,担心拖累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小袁立即态度坚决地把字擦除,改写成了 “不放弃”!

  小袁握着父亲的手说,“我永远不会放弃你,你忍心让我们变成孤儿吗,你怎么能说放弃呢……”老人的眼眶也湿润了,微微的点头或是在表示承诺。

  或许,儿女用爱唤醒了父亲,但还需更多的爱才能让父亲选择坚强。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脑出血、脑梗死都可能意味着曾经的一家之主轰然倒下。现在,老人正在积极进行电动起立床等训练,儿女陪伴左右,受伤的心灵也在慢慢治愈。 (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