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看无锡

让“爱心种子”延续生命

捐髓救人仍存“心障”,造血干细胞捐献依然很“缺”

  献血志愿者在集中献血点献血。

  “临近过年,我们正在筹备一个年度小型见面会。”在锡山区红十字会,有关负责人这两天正在逐步“约会”当地中华骨髓库的入库志愿者。这些“热血”人士都是献血达人,名单中有一位就是去年6月成功实施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纪燕秋女士。

  每个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都被记录在册,来自锡山区的纪燕秋是无锡第55例。锡山区卫健委有关专家介绍,被誉为“生命种子”的造血干细胞对于治疗恶性血液病、骨髓功能衰竭等重度疾病的患者来说意义重大,健康人的干细胞进入患者身体后,能极大激发患者的造血功能,很大概率提高他们的生存率,甚至有较大概率的治愈希望。

  从捐献者选择入库到最终配型成功,再到患者成功接受,这个概率非常非常低。因此,每一例成功捐献的故事,都以延续生命的意义被铭记。“去年4月22日,我与一名仅1岁的重症白血病男婴高分辨配对相合,真巧,这个日子正是该患儿的出生日期,冥冥之中,似重生般给对方家人带来莫大的安慰与希望。”1989年生的纪燕秋特别善良、热情,她说,尽管按照规定,供受双方要做到“双盲”,但知道对方是个很小的婴童,自己也有刚上小学的孩子,特别理解对方家人的痛苦和不易。

  配型成功后,纪燕秋毫不犹豫、从未纠结,配合对方的治疗周期,于去年6月20日启程到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注射“动员剂”。当时,她的孩子临近暑假大考,捐献需要住院,为此她还特地把孩子带在身边,在进行医疗手段操作的时候,儿子都由无锡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帮忙看顾。在随后的三四天内,来自她健康身体的骨髓细胞就会加速融入迁移到自己的外周血液中,再通过先进的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同时将其它血液成分回输到其体内。

  捐献完的第一周,锡山区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关切地询问其是否有不适、头晕等症状,微胖的纪燕秋总是直爽地答:但觉身体有所轻盈,其它无感。随访一直持续了一个月,至今已有半年多时间,纪燕秋以自己的健康体魄不时为身边愿意入库、但配型成功后总是有所“动摇”的其它志愿者们现身说法。让她总是热情推介的动力还有一个已被证实有科学意义的美好信念:健康干细胞成功输入到患者体内后,患者全盘接受了新鲜的造血动能供体,不仅血型从此会和捐献者变得一样,有的甚至性情、外貌也会越来越像捐献者,感觉就像自己生了个孩子一样,这种爱的接力和传承特别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