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医院旁道路用上新型减速装置:

缓速垫试点使用助推“车让人”

  本报讯 这两天,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旁的前杨道发生了变化:地面增设了橙色减速装置,进出医院的行人和车辆也减少了冲突。昨从交警支队了解到,交警在这里试点了全国首创的新型交通静化措施缓速垫,相比传统的减速带,缓速垫不影响行驶舒适性和安全性。

  前杨道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两个医疗区中间,这里车来车往行人穿梭,有的要进入医院停车场,有的要从一个医疗区步行到另一个医疗区。早上7点半到9点是医院门口路段最“热闹”的时候,院方发现以前这条路的交通秩序乱糟糟,车辆和行人常发生冲突,这样的路况对来就诊的病人和家属都不友好。副院长刁文凯说,原先这条路上存在两个问题:没有机非隔离栏,有人图方便或遇到车位紧张时,直接把车子往路边一停,导致院区门口交通拥堵;车辆与行人容易发生冲突。前杨道上过马路的行人很多,虽然两个医疗区之间设置了地下通道,但有人认为从上面走开阔省力,有的头一回来不熟,不少人会从地面通行。加上车辆拥堵时,后面车里的驾驶人看不到前面过马路的行人,会绕过前面的车辆快速往前开,就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风险。于是院方与交警部门联系,希望改善这里的通行状况,消除安全隐患。“调整之后交通秩序好多了。”

  记者看到,医院门口两侧的机动车道里都设置了缓速垫。车辆在到达缓速垫之前,会先看到一个路面高突的交通标志,提醒车辆驾驶人注意减速。经过七八条逐渐加长的地面白色横线后,车辆驶上宽宽的缓速垫。缓速垫使用了鲜艳的橙色,前后两端有提示隆起的白色三角图案。

  交警支队秩序大队民警严斐说,接到医院方面反映后,他们到现场进行了查看,认为可以采用交通静化措施。最普遍的做法是安装一个减速带,但是车辆开过减速带时驾乘人员有强烈的颠簸感,感觉不舒适。而且有的车辆为避免震动感会故意变道从旁边绕行,反而带来事故隐患。考虑到进出医院的车辆驾乘人员和行人中有不少是患者,这次尝试采用了缓速垫。缓速垫长2.25米、宽1.8米,根据需要还能加长。车辆如果不想颠簸,需要对准中线开过去,这时驾驶人注意力集中并且会减速,如果驾驶人无法对准中线,那么感觉到颠簸也会有减速过程。与传统减速带相比,车辆跨越缓速垫两侧不会感到太强烈的高差颠簸,既抑制了速度,又不影响行驶舒适性和安全性。配合缓速垫的使用,交警调整了前杨道的机动车道宽度,并设置了机非隔离栏。

  交警方面表示,今后会尝试在一些医院、居民小区、综合体周围行人量比较大的道路上使用。不过缓速垫有适用范围,只能设置在机动车道里面。“适合人流量较大、更多需要降低车辆速度来确保行人安全的情况下使用”,交警解释,对于车流量大、要保障通行效率的主干道等道路来说,更宜使用人行天桥、地下通道、信号灯加斑马线等过街设施。 (念楼/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