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感觉又恢复了“青春模样”,生活在这里真好!昨从迎龙桥街道获悉,去年该街道近26万平方米的七个宜居住区建设已基本完成。在改造中多方参与,让小区个性彰显,而尊重民意,获得了更高的百姓满意度。
运河西路边上的银杏苑小区,米色的墙面和红色的屋顶,再衬上周边的绿植,整个面貌焕然一新。小区居民卢女士表示,16年前,她搬入银杏苑时,就被这里典雅的风格所吸引,觉得这里是自己理想的家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区的道路坑坑洼洼,经常是尘土飞扬;有的业主为找不到停车位等问题而心烦不已。去年,银杏苑开始了宜居住区建设,近半年时间下来,小区的墙面重新进行了粉刷,又像新的一样;一些原先杂乱无章的灌木丛也进行了重新修剪,路面重铺了沥青,变得平整而通畅。“待到春暖花开时,树上长出更多的绿叶,开出更美的鲜花,这里的景色一定很宜人”,卢女士对小区的春天充满了期待。
在小区的西面和北面,还设置了长度达一公里多的彩色步道。纳新桥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唯彦表示,红星桥畔有小游园,但小区老年人比较多,穿过马路外出散步有诸多不安全因素,他们就将河边的通道进行了重整,根据百姓的意见,对步道的长度、走向进行了重新规划,并根据实际效果,后续添置了三四十盏路灯。除此以外,小区健身设施的安放位置、垃圾箱的摆放等,也都根据百姓意见而设。改造前就采取了集民意、汇民智、聚民力的原则,在小区内张贴整治公告,通过设点公示、入户调查等方式,与居民进行实时沟通,听取居民的改造建议,并及时反馈给施工部门。党员志愿者在小区进行巡查,对工程质量进行跟踪,确保好事办好。他们征求居民意见,打通生命通道,将主干道拓宽至9米,既可停车,也满足了大型消防车进出需求。
迎龙桥街道2020年度共完成金宇苑、吉品名人苑、健康一村、梁园、长发苑、银杏苑、畅舜苑一期小区七个宜居住区建设,改造面积近26万平方米。每个小区在建设改造过程中,都最大限度发挥百姓能动性,在共性之外做足个性文章,从楼道外立面色彩的选择到小区内部各类设施的设置都有商有量,让百姓诉求有回应、建议有落实,增强了主人翁感。
(黄孝萍/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