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厂地块规划小学将于2022年竣工交付,是连元街小学举办的第一所分校,还需一个响亮的名字……”最近,梁溪区教育部门为包括下甸桥地块规划中学项目在内共5所正在建设中的新学校征集校名,引发了市民关注。近年来我市新校开建好消息频传,“十三五”期间新建各类学校120余所。去年又发布了《优化完善基础教育教育资源布局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计划三年新建113所学校。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无锡如何扩大优质教育圈,满足市民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期盼?
经开区小学生家长周红燕说,近年来无锡人口快速导入,导致部分地区学额紧张,但近年来我市新建的学校以幼儿园、小学为主,“和我孩子差不多大的学生即将大批量毕业,面临升到哪里上学的问题。期待尽快配齐优质的初中和高中。”市政协委员、市教育局副局长吴洵如表示,目前我市部分地区教育资源供需矛盾依然存在,其中高中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她带来了好消息:2021年我市将持续改善教育资源供需矛盾,启动20多个教育新项目,其中包括新建2所高中。市政协委员、无锡师范附属小学学前校区副校长沈萍认为,一所学校从规划、建造到投入使用一般要数年之久,相关部门在建新楼盘时就要科学测算教育需求并系统规划、建设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基础教育阶段学校。
家长不仅希望家门口有学校,更盼有好学校。沈萍委员说,办好一所学校需要提前谋划培养优秀的师资和管理团队。“等学校建起来后再大量招新老师就晚了,尤其是教育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地区,更要尽早储备优质师资。”她建议,“教育部门可在现有学校招聘、培养师资和管理人员,待新学校启用时就能立即集结出一支结构合理、技能过硬的队伍到新学校发挥作用,也能避免原有学校的优质师资被持续抽出而影响办学质量。”扩大无锡的优质教育圈,她认为除了通过集团化办学等方式还应让更多名师“流动”起来,带动薄弱学校发展。同时,要挖掘现有学校的内涵和特色,让一部分办学历史悠久但默默无闻的学校办学特色鲜明起来,知名度提升起来,让老百姓有更多选择。
一座城市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并不局限于基础教育,还包括职业教育。市政协委员、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校长孙兴洋认为,学校要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端发力,围绕产业强市目标,瞄准物联网技术、集成电路等无锡实力产业链动态调整专业和院系,还要深化教育与培训的内循环、教育与产业的外循环,培养“上手快、后劲足”的高素质职业人才。 (陈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