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2月3日22时59分将迎来“立春”节气。此时节,大地开始解冻,蛰虫逐渐苏醒,鱼儿浮在未融的碎冰下游动,“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每年公历2月3日至5日为“立春”,也叫“打春”,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一年四时之始。“立”有开始之意,“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标志着万物复苏的春季到来。
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古人对“立春”非常重视,一直把它当成节日来过。至今,我国民间一些“立春”习俗依然保存,如农村仍有鞭打泥牛的“打春”之举,意在岁首备耕,企盼风调雨顺。此外,家中还要吃春盘、吃春饼、吃春卷或吃萝卜“咬春”,喜迎春天的气氛随处可见。
“立春”只是春天的前奏,此后一段时间,天气仍会冷暖不定。虽然偏南风逐渐增多,气温常有明显回升,但冷空气不时造访,往往出现大风降温的“倒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