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焦点新闻

“公交站台命名你来定”有后续了——

这些公交站要改名啦

  去年9月底,无锡公交集团首次大范围面向公众开展公交站台命名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吸引了市民的关注和响应。征集期内,通过电话、邮件、来信等形式,共收到50位市民提出的410条建议。4日下午,无锡公交集团场站建设管理公司召开了“公交站台命名你来定”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座谈会,根据专家评审,筛选出10条最能体现无锡人文历史特色的命名建议,进一步优化市民出行体验感。

  焦点:地域文化关注度最高

  深挖名人故居元素

  从提交的建议来看,“公交站名体现人文历史元素”成为不少市民的共识。市民孙书章在无锡生活了52年,喜欢无锡的历史文化和文物古迹。他注意到,3路公交车途经的检察院(锡城公证处)站位于孙氏少宰第附近。“孙继皋是无锡人,明代万历二年状元,历任经筵讲官、少詹事兼侍读学士、礼部转吏部侍郎等职,而崇宁路52号为孙氏少宰第状元孙继皋的院宅,也是如今该院仅存的一进藏书楼和后花园残迹。”孙书章建议将“检察院(锡城公证处)”站改为“孙氏少宰第”站。

  市民宋嘉义提交了6个建议,也将视线落在名人旧居上。“学前街汤巷45号是张闻天旧居,靠近公交31路的汤巷站。”宋嘉义说,张闻天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虽然他是上海人,但1975年迁居无锡,搬到了汤巷45号。他无私奉献、坚持真理的优秀品质赢得了群众的尊敬和思念。“在公交站台上体现张闻天旧居,可彰显公交站名的历史渊源和特色。”

  凸显校园文教特点

  除了名人故居,不少市民关注校园周边的公交站名。江南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顾烨青多次参与公交线路规划,也一直关注公交站的设置和命名。“城市和大学是双向沟通、双向哺育的”,顾烨青说,人才只有对城市有感情才更愿意留下,而了解大学所在城市的文化底蕴能更好地培育感情,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都大有裨益。作为城市文明的宣传窗口,公交站台应大力推广城市文化。

  顾烨青发现,公交95路、77路经过的“小拇浜村”早已荡然无存,而公交站依旧沿用这个地名。“事实上,该站位于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附近,平时在这里上下车的乘客多为该校学生”,为此他建议将“小拇浜村”站改为“无锡职院(蠡湖大道)”站。他还建议将105线路上的“锦溪道(震泽路)”站改为“江南大学南门”站,因为该站就位于江南大学南门,而现有站名不仅没体现该位置的文教特点,也不如“江南大学南门”站名的地理指向性强。

  专家:公交站命名应遵循4大原则

  作为《无锡市地名录》主编,无锡地方志专家郁有满受邀对市民建议进行点评。在郁有满看来,公交站点的命名是一项面广量大的工作,涉及百姓与各方面的利益与关系,十分复杂。它又是一门讲究科学的工作,需要以科学思想指导、进行科学管理。

  郁有满认为,公交站名应有4大原则:首先要以百姓出行方便为宗旨,尊重百姓意愿与习惯;其次,以路、桥、河、山名为基础;第三,尽量采用当地老地名,比如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名;第四,要有指向性,方向、地标明确,尤其是在道路交叉口,一定要细化具体位置,这样便于百姓查找。不应以外国人、地、物等命名,站名与指向地距离不能过远,不使用已变迁或湮没的地名,不以企事业单位命名。

  “随着城市改造拆迁、自然村合并,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地名变迁也与之密切相关,无锡的郊区和农村就消失了几千个地名,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新地名。”郁有满表示,由于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公交线路不断拓展延伸,公交站台的命名、更名工作将是持续的、长期的,希望市民积极参与。

  入选:10个新公交站名出炉

  管理部门在实地调研、多渠道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按“以人为本、利民便民”的原则对部分公交站台更名,调整后的站名彰显了无锡的“历史渊源、文化底蕴、人物风貌、地方风俗、地标建筑”五大特色。

  原站名:水厂

  新站名:香雪路(管社山庄)

  理由:梅园水厂已停用许久,继续沿用易误导乘客,而该站附近的管社山庄是无锡著名景点,尤其是夏天的荷花季吸引大量市民游客,以“路名+景点”命名有利于引导乘客。

  原站名:荣巷东浜

  新站名:荣巷历史街区

  理由:该站点附近是荣巷历史街区,荣巷老街是无锡一处特色景点,值得通过公交站名进行推广。

  原站名:汤巷

  新站名:汤巷(张闻天旧居)

  理由:张闻天旧居位于学前街汤巷45号,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物保护单位。

  原站名:黄土塘村委

  新站名:黄土塘村委(姚桐斌故居)

  理由:姚桐斌是无锡籍冶金学和航天材料专家,也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姚桐斌故居陈列馆距离黄土塘村委站500米,增设站名既是纪念,也便于吸引游客。

  原站名:九龙宫

  新站名:九龙宫(孙冶方纪念馆)

  理由:孙冶方是玉祁礼舍走出去的著名经济学家,他的故居距离“九龙宫”站不到200米,增设站名可扩大知名度。

  原站名:蠡湖隧道

  新站名:蠡湖隧道(高攀龙纪念馆)

  理由:高攀龙是无锡籍重要文化名人,其纪念馆位于蠡湖隧道站附近,增加站名既是纪念,也有利于吸引游客。

  原站名:震禾机械(乌土坝)

  新站名:乌土坝(董欣宾故居)

  理由:董欣宾是无锡籍著名画家、中国画学科奠基人,其故居距震禾机械(乌土坝)400米左右,增设站名可扩大知名度。

  原站名:检察院(锡城公证处)

  新站名:市检察院(孙氏少宰第)

  理由:崇宁路52号为孙氏少宰第状元孙继皋的院宅,也是现仅存该院最后一进的藏书楼和后花园残迹,通过公交站命名可进一步弘扬古迹。

  原站名:荣巷(607所)

  新站名:荣巷(荣毅仁纪念馆)

  理由:荣巷有荣毅仁纪念馆、荣德生纪念馆和荣巷历史文化街区,值得纪念,增设站名有利于提升无锡知名度和文化软实力。

  原站名:张泾大戏院

  新站名:泾声路(顾宪成纪念馆)

  理由:顾宪成是历史名人,是著名的“风声雨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的撰写者。

  动作:全力升级公交站台文化体系

  公交站名为城市形象起到标识作用,也是一种“城市气质”。无锡公交集团场站建设管理公司负责人周宇明介绍,目前全市共有4250个公交站点,其中2000个为市公交集团管理,主要集中在滨湖区和梁溪区。2019年起,场站公司开始打造新型公交候车亭,对观山路、缘溪道、长江北路、贡湖大道等多条道路候车亭升级改造,截至目前,全市共新建81座新型候车亭。

  公交站台硬件升级换脸,站名也在优化调整。自2008年无锡市交通场站建设管理公司成立以来,锡城对公交站名进行了多次调整。“公交站台命名你来定”征集活动是无锡公交集团首次大范围面向公众开展公交站台命名合理化建议,深入挖掘了无锡地域文化,宣传了无锡的优秀传承,也提升市民乘客出行的体验感和幸福感。

  “站名更改看似简单,但要对沿线途经的每个站点、公交车线路图及报站器全部更改,工程量大、周期长,牵一发而动全身。”周宇明说,目前计划对10个公交站站牌先行更名,并结合线路优化调整逐步更新,争取在今年全部更改到位。下一步无锡公交集团还计划开展“公交站台文化”“公交特色服务”等系列配套活动,全力升级公交站台文化体系,优化市民出行体验感。 (晚报记者 蔡佳/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