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看无锡

待疫情过去,接二老来看桃花吃蜜桃

  “妈妈,你通过摄像头看看这一大片桃园,是我这几年劳动的成果。今年我不能回老家陪二老过年了,待疫情过去,我接你们来无锡阳山,看桃花,吃美味的水蜜桃……”董兴建是四川省广安人,几年前他放弃收入不错的工作,来到阳山成了一名“新农人”。以往每年春节都要回家与家人一起过年的他,今年留在了无锡。农历新年脚步越来越近,思乡的心也越来越殷切,董兴建拿起了手机,在自己的桃园给父母报个平安,祝愿一切都好。

  脑海深处的记忆

  “与无锡年糕香气四溢相同,这个时候正是家乡腊肉飘香的时候。”说到过年,董兴建打开了话匣子,“第二家乡”无锡与老家相隔千里,以往都是趁着春节放假回老家陪家人过年的。他家在广安农村,是四川“红色丘陵”的一部分,物产丰富,尤其过年期间的腊味,是他脑海深处难以忘怀的记忆。

  董兴建说,经过三年精心培育和种植,刚开始挂果的桃树就碰到了“坎”,去年7月份遭遇涝灾,算下来损失了七成。为此,下半年以来,他都在桃园里忙碌,施肥、修剪枝条、开新沟渠等。

  董兴建告诉记者,他是家里的独子,从小父母很疼爱他。他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以往在大年夜这天,都是他下厨掌勺,烧一桌子饭菜,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守岁,第二天还有隆重地祭祖等年俗……

  深耕“甜蜜事业”

  “味觉和感情一样,都是有记忆的,我相信我能种出好吃的桃子。”作为新式桃农,今年春节不能回去过年的董兴建早早地做好了准备。趁着天气晴好,他来到大阳山脚下,自己承包的20亩桃园里忙碌了起来。80后董兴建有着四川人固有的一股做事情的“辣劲”。他说在老家那里漫山遍野的橘子、李子和手剥橙,这些美味一直留在他记忆深处。他18岁就出来工作,经历过企业上班,也做过生意。正当做得风生水起的他,2017年做出一个决定,到阳山种植水蜜桃,“二十年前,我从农村来到城市打拼。二十年后,我又回到农村搞农业,我有信心做好。”

  当他把放弃城市高收入回农村种桃的想法说出来时,家里人表示反对也就不难让人理解了。毕竟农业周期长,多是靠天吃饭。但董兴建有一股韧劲,认准的事情就要做到底。技术不会就去人家桃园里观摩学习、自掏腰包聘请农技师上门讲解,还积极参加村里组织的桃农培训。去年,他家桃树开始第一年挂果,之前多年的销售工作经历让他积累了不少朋友和销售经验。

  看到周边种植户还在为卖桃子发愁,董兴建想到为何不联手成立互助组,大家一起致富呢?“这是我2021年的一个工作重点。”董兴建告诉记者,今年桃子季他准备开直播卖桃子,他计划利用过年不回去这段时间,好好地筹划这件事,在拜访客户之余,商讨半年后即将到来的“甜蜜事业”大计。

  (晚报记者 黄振/文、摄)

  董兴建

  四川广安人

  爸妈:

  家乡又是腊肉飘香了吧?

  今年不能回家

  陪二老过年了

  待疫情过去

  我接你们来阳山

  看成片成片的桃花

  吃美味的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