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锡城的各大景区一时间人山人海,而无锡的观鸟爱好者们却避开了喧闹的公园,深入自然,前往人迹罕至的山林湖边,与鸟儿们来了个新春“约会”,在无锡山水间度过了一个“别样年”。
六岁小姑娘为看鸟徒步8公里
2月18日,大年初七,刚上大班的赵沐晴小朋友,大清早就开始收拾起自己的小书包。望远镜、太阳帽、小水壶……这是小沐晴要参与的第二次观鸟活动,相比第一次,她对自己去观鸟要准备些什么更有经验了。
当天小沐晴要前往的观鸟点是宜兴市周铁镇竺山湖湿地公园的边上。
小沐晴的妈妈张女士告诉记者,小沐晴起初对鸟类感兴趣,是因为在图书馆借阅了一本鸟类图鉴。小沐晴一下子就产生了很强的兴趣,于是他们便联系上了无锡本地已经有十年观鸟经验的资深观鸟爱好者“脉动”,开始参与观鸟活动。当天去往宜兴周铁镇的观鸟活动也是“脉动”组织的。
当天全程徒步距离有8km。小沐晴背着书包,自己走完了全程,一声累也没有喊。观鸟的地点大部分在荒郊野外,为了看一只鸟,要走很远的路。在“脉动”看来,若不是为了观鸟,这么小的孩子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快看!天鹅!”在回锡经过马山的途中小沐晴一行又发现了疣鼻天鹅,她拿起望远镜细细欣赏起来。
小学生“偶遇”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今年12岁的袁子晟是无锡市育英实验学校的一名六年级学生,他和他的母亲都十分热爱观鸟。虽然他“入圈”也就两年多时间,但在无锡“鸟友圈”他已经小有名气。袁子晟的母亲是一名观鸟爱好者,而他自己起初只是单纯喜欢观察昆虫的,是一次参加夏令营时初次接触到了观鸟。因为冬天昆虫无处可寻,便在母亲的带领下自行观鸟。后来跟着“脉动”老师观过两次鸟便一发不可收拾。
这个春节袁子晟也没闲着,他和母亲跟着一群鸟友在无锡山水之间走走停停、听鸟观鸟,收获不少。
“印象最深刻的在宜兴观鸟的时候碰上了斑头鸺鹠。”小袁激动地说。“因为去的那天就念叨着是否能见到,竟然在一个民宅旁的树上发现了它,它发现我们时就飞到树丛里了,通过仔细寻找还是找到它落的位置了。但在拍摄时相机一直对不上焦,气得眼泪都下来了。还好第二次原路返回时还在,激动得手都发抖了。”
“脉动”告诉记者,有常州的资深鸟友都从没见着过,这真的算是运气十分好了。
袁子晟在春节期间观鸟发现了不少变化:天气逐渐回暖,一些冬候鸟已经开始为迁徙做准备,比如观察到一些鸭科鸟类数量开始减少,已开始迁徙。而一些本地留鸟则开始求偶鸣唱,比如凤头䴙䴘已出现撞胸求偶的行为。让他感到高兴的是在新吴区太湖边的大溪港湿地公园观察凤头潜鸭时意外发现了青头潜鸭,这种鸭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较少,需要大面积水域和芦苇地。他建议无锡应该在太湖边多建设湿地保育区或湿地公园,为水鸟提供更多活动的场所。
春天刚到,夏候鸟已经迁徙来锡了
在“老鸟友”许明岗看来,今年春节观鸟感受到了一个不小的变化:今年无锡禁燃禁放烟花爆竹的范围扩大后,他发现小区里的户外鸟类相对往年更容易看得到,这让他十分惊喜。
“脉动”告诉记者,春节前他和鸟友们在新吴区大溪港湿地公园发现了青头潜鸭,着实兴奋了一阵。“青头潜鸭属于极度濒危。目前全球的数量还不太清楚,因为还没有一个特别准确的调查。应该说来也就几百到几千只这样的数量。就是非常稀少,比大熊猫还稀少。”
在“脉动”看来,随着近期气温升高,一些鸟类迁徙已经开始了,如绿翅鸭、斑嘴鸭等越冬野鸭明显变少了。而有些鸟类正在集群迁徙,如18日在马山遇到大群的斑鸫迁徙,估计有三四百只;像田鹀、黄眉鹀等冬候鸟虽然往年冬天也能观察到,但今年春节遇到的数量明显增多,经分析很可能是南方迁徙过来的。
“昨天在宜兴太湖边,遇到了上百的须浮鸥。”“脉动”说,这种鸟其实是夏候鸟,但最近已经迁徙过来了。随着春季的到来,很多鸟类也开始出现繁殖期的行为。如凤头䴙䴘开始求偶舞蹈,黑水鸡邻里之间经常出现打斗行为,以争取更有利的繁殖地。另外很多鸟类开始鸣唱,大家都在公园里也能听到很多鸟类发出动听的歌唱,这个就是鸟类到了繁殖期出现的鸣唱,如乌鸫、黄腰柳莺、黑尾蜡嘴雀等鸟的鸣唱,都很动听。
在观鸟爱好者们看来,随着无锡生态环境的不断提升,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珍贵的鸟种出现在视野中。
(晚报记者 袁晓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