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锡城有规模的建材市场,除了锡沪路,老百姓最常去的就是西郊装饰市场了。然而,这里环境“脏乱差”、安全隐患突出、交通拥堵不堪等一系列问题也饱受诟病。近日,记者来到西郊装饰市场时却发现这里的环境焕然一新。
“脏乱差”华丽变身
上午9点,从青祁路拐进西郊市场溪仲路,路口就是停车道闸,主通道宽敞通畅,地面上写着“消防通道 禁止占用”的黄色大字;路边、两侧的行道树之间划设停车位,定点设置非机动车车位,各种车辆停放有序,不时还有保安巡逻维持秩序;人行道板铺设平整,店招统一整齐,没有了店外设摊现象;再往里,有一座垃圾分类回收房,一旁有保洁在打扫卫生……西郊市场提升改造一期工程已于近期结束,现场看来,整治后的西郊市场整洁、美观,也更安全了,实现了“颜值”大提升。而这一改变的背后,是多部门通力协作、花大力气整治的成果。
西郊装饰市场位于青祁路溪北新村内,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规划和定位采用当时较普遍的商住一体模式。市场的规划、业态、环境等情况相对滞后,随着人流量、车流量的持续攀升,加之周边商户无照经营、占道经营,导致“脏乱差”现象、消防和交通隐患等矛盾日益凸显。可以说,西郊地块的管理问题一直是“老大难”,但由于涉及产权单位众多,责任落实机制缺失,仅凭属地街道、社区整治难度很大,且容易产生反弹。为此,在滨湖区牵头下,应急、住建、城管、消防等职能部门以及产权单位等多部门联合开展“顽疾”根治,将西郊市场的改造列为滨湖区为民办实事项目,并由河埒街道负责整体施工改造。
据介绍,项目改造内容包括拆除违章建筑及相关零星搭建,清退市场内8号地块78家商户,同时实施深化排水达标区建设“四位一体”整改施工、全面重新铺设内部道路道板、搬迁部分商户改造成室内公共停车区域等;市场内新建垃圾集中收集点,增设污水一体化提升泵站,并统一改造商户店招店牌,整体重新规划布局内部停车位;进一步拓宽消防通道,保障道路畅通;翻新自来水主管,并增设多处消火栓。经过系统性的整治改造,市场优化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
动脑筋增设车位
西郊市场最大的改造难点是停车位。原先市场车辆乱停放现象严重,人行道板、绿化带、马路上只要有空位就随处乱停,导致消防通道被侵占。此外,溪北新村共有住户1800多户,商户近500户,每天车流量近2000次,停车位需求量大。为此,在满足道路通畅情况下,尽可能利用现有空间改造、增设停车位,目前共有停车位660个,比原先增设了100多个,实行错峰停车。此外,即将于年后启动的二期改造工程,将把8号地块一楼6000平方米的空间改造成室内停车场,届时还将增加120个停车位。
顾善炎就住在8号地块二楼,他说:“从前不光交通秩序混乱,乱堆放、乱搭建现象严重,而且商铺车子进出货的装卸声、切割建材的噪音也很扰民。”对于改造后的效果,顾老伯满意地说“相当不错”。
“我刚住进来时,出门方便、马路宽敞、房子又好。后来商铺进驻后眼看着环境越来越差。”家住92号楼的倪海泉在溪北新村住了30年,见证了西郊市场从无到有、从差变好的变迁,“现在改造之后,停车有序多了,环境也整洁多了,还有物业进驻管理,住着安心也更放心了”。
此前,“脏乱差”的溪北新村没有物业肯来管理,自硬件改造提升后,通过公开招投标引入市场化物业公司,处于“瘫痪”状态的溪北新村终于享受到了专业的物业服务。据英明物业彭经理介绍,自去年11月进驻后,在封闭管理的同时,物业在街道、社区的指导下,大力推进市场内的车辆停放、进出入管理、环境卫生、保洁保安、垃圾分类、生活及建筑垃圾清运等诸多乱象的清理。
为进一步营造整洁、美观、有序的市容环境,提升西郊市场片区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区城管局会同河埒街道合力打造西郊市场管理示范片区,建立“社区网格巡查吹哨,片区管理执法报到”制度,社区网格员每天在片区内巡查发现问题,并转办给责任单位第一时间处置,对屡次不配合市容管理工作的市民,或者不履行保洁、养护管理责任的单位进行处罚,确保管理成效。
此外,为了巩固改造成果,更好地进行长效管理,二期工程还将试点新建滨湖区首座综合管理站,城管、交警、安监、消防、物业等部门单位将派员进驻联合办公,提高执法效率、随时响应居民需求,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晚报记者 潘凡/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