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在时下火爆的短视频平台上,为方便网民观看,很多短视频都配了字幕。不过,记者发现,一些短视频字幕从标题到内容,错别字频出,甚至短短十几个字的一句话里,就有两三个错别字。有网民笑称,这个问题能“逼疯语文老师”。在这些错别字频出的短视频中,有的转发以万计,点赞量更是高达几十万,影响力不容小觑。允许这些显而易见的错误长期存在,会模糊很多人对一些字词正确写法和用法的认识。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网友评论
@透心凉:强迫症表示,看着那些错别字,真的特别难受,恨不得重新给他编辑一遍……
@杨冲-GTIer:万不说万,非说达不溜;元不说元,非说米……
@Bo丶睿:我发现“哪”“那”不分的最多。
@GEYI:好多都是故意搞错的。
@true润壁:一些非正式场合确实有故意使用错别字,或一语双关,或戏谑搞笑,或规避监管。
@王世子LUO:我觉得很多就是平台限制字眼,好多人没办法选择其他字代替。
@Eudemonia:短视频中的有些错别字是因为直接用AI字幕识别来的。
@四叶草Caroline:不光让成年人感到模糊,很多未成年人也在刷视频,会不会影响到?
@潇潇暮雨et_al:早该管管了!
@Mr.Song2o2o:语言治理没有法外之地,语言规范,互联网平台应该是重中之重。
小编说两句
短视频火热,影响力不容小觑。大量高频次出现错别字,会给全社会一种错误的示范;错误长期存在,更是会模糊很多人对一些字词正确写法和用法的认识。与别的媒介不同的是,短视频字幕很多是语音识别机器生成的,谐音错误不可避免,大部分短视频创作者不会去逐字校对、更改,成为很大出错来源。或许随着科技发展,正确率可以提高,但领域规范也应该及早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