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邹志鹏,是无锡一名有着特殊经历的老师。一张黝黑的脸庞和“土气”的穿着让很多人不相信他是一名生于江南长于水乡才40岁出头的无锡男子。其实,他这张刻满风霜的脸庞藏着14年的厚重记忆……
2007年,刚过而立之年的邹志鹏在江阴市顾山镇文化中心工作,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了一个贵州地区师资匮乏的帖子。那一年,他果断辞去工作,只身踏上了自费支教之路……14年间,他住进贵州、河南等地的偏远乡村,扎根大山深处,用一己之力守护了山区上千个孩子的未来。2007年至2018年,邹志鹏分别在贵州的几所山村小学支教。
支教的11年里,每次单趟30多小时的车程,他从未买过一张卧铺票。“有硬座就坐着,没有就全程站着,下了火车倒汽车,下了汽车还要走十几公里的山路”。
由于所去的学校教学条件相对落后,有的学校6个年级80多个学生,只有5、6名教师,邹志鹏一个人每天最少上6节课,除了体育、英语,其他什么科目都教过。为了与家长交流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邹志鹏翻山越岭去家访是常事。有时碰到雨雪天家访,在仅容一人通过、陡峭狭窄的山路上,他不小心滑倒,摔得满身泥……他说:“记得有次去一位贫困孩子家家访,他家连张吃饭的桌子都没有。家长知道我爱吃米饭,他家没有米,家长瞒着我,去借了一些米,回来做米饭。”
这样贫困的家庭不少,很多人想象不到,在贵州支教的十一年间,邹志鹏没吃到过肉,蔬菜也只有土豆和野菜。而自费支教的他,却利用每个暑假打零工赚钱,捐助孩子,帮他们解决生活的困难。十几年里,他将自己的积蓄七万余元全部捐出。
每次寒暑假我回来前,孩子们都会说:“邹老师,你下学期一定还要回来教我们呀。”他都会说:“会回来的,会回来的!”他说这是给孩子们的承诺。
山区生活条件的艰苦让身材本就偏瘦的他更瘦了,可他却为了这个承诺,一直在坚守!“其实2007年去支教时,当初的想法只是支教一年,但他自己都没想到,不知不觉支教到现在,十几年的支教岁月,漫长也短暂。”他说。
让邹志鹏欣慰的是,在他离开的时候,他支教过的地方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相比2007年,贵州山区在国家和社会爱心人士的扶持下,村里主干道铺上了柏油路,孩子们有了新的教室,能吃到的蔬菜也丰富起来……”
2019年,邹志鹏离开贵州来到河南郏县的乡村小学,“续写”他的义务支教之路!离开支教的贵州山村小学那天,邹志鹏坐上摩托车,对孩子们挥手说“再见”,一些学生在车后拼命追赶,孩子们想多送老师一程,因为他们知道,此一别,不知何年才能再相见……他们用作业本绘制贺卡把对老师的感恩、挂念一行行写下……
邹志鹏总说:“我愿做一点烛光,去照亮一角!我不是别人所夸的那样的最美教师,只是努力为祖国的乡村教育做了点事。愿我所支教的学生们,立德为先,将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责,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爱心指引,他义无反顾踏上支教路,不求回报,他坚守初心照亮成才路。
这十几年里,无锡各界爱心人士前后向邹老师所支教的学校捐助物资几十万元,让更多的孩子们有了新课本、穿上了新衣。
网友热评:
@红标:非常感动!向我们的这位支教老师致敬!
@鹰:真心佩服,一年两年还行,长时间坚持,能做到的人不多。
@和光同尘:能坚持很可贵!
@晴空一碧:致敬!
@卢:默默奉献的人,感动全世界!
@快乐宝贝:当代最值得尊重和敬佩的人,中国好老师!
@俱往矣:邹老师英雄伟大啊!你不是一点星光而是熊熊火炬!
@包:看了邹老师的事迹肃然起敬!我是无锡人,我感到很骄傲!应该有更多年轻人向邹老师学习这种精神,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力量!
@碗碗花紫依:我也曾是一名支教教师,非常理解邹老师的坚持……愿祖国越来越富强,愿我们老百姓越来越幸福!